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澳洲ABC

搜索
查看: 1803|回复: 23

[摄影器材] 因为没有微单,所以在观望,所以要弄清几个基础问题,所以上来问几个白菜问题,请勿见笑...

[复制链接]

6

主题

24

帖子

6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0
发表于 2014-5-19 20: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澳洲论坛
目前手中有佳能的5D2和1000D单反及普通数码DC几个。    前段时间一同事瞎聊时,同事的观点:“现在买单反用途不大,给孩子拍拍照片,微单完全胜任,不是摄影发烧友和超级爱好者,完全没必要搞单反,微单足够了。过段时间,入手一个微单就OK了。”——面对同事这样的观点,觉得有所偏颇:他没用过微单,也没用过单反,如果如他所言,现在普通用家买单反岂不是舍近求远?
    而我只用过单反,没用过微单,因此也没法发表观点。
   
    另外,看到论坛里常常提到微单,也觉得自己以后或许需要入个微单or单电?没体验过微单,所以在观望,以及给LD申请预算,呵呵~~综上所述,想向各位使用过单反+微单的同学咨询和讨论:(1)微单好在哪里?(我自己的感觉是:微单主要胜在体积小于APS-C画幅单反;单反胜在操控性能和画质。)(2)APS-C画幅微单的画质能和同价位APS-C画幅单反相同吗(前提是都用低端套头的话)?(3)微单快门有延时吗?(4)单反的优势在哪里(只有“镜头群丰富”这个优势吗?)诚心求证和探讨,拍砖请轻拍。谢谢!澳洲旅游休闲 http://www.ozabc.com/forum-55-1.html




上一篇:买到Sony nex-5R 双镜,$550 这价钱怎样?
下一篇:请问,DWI邮购的器材,还能在机场退税吗?

6

主题

24

帖子

6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0
发表于 2014-5-19 21: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澳洲论坛
另外,看到微单的fans以SONY奶昔居多,请教:SONY微单是否有领先的技术特点?另外,看到三星的微单貌似比较便宜,是不是素质平平?澳洲旅游休闲 http://www.ozabc.com/forum-55-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73

帖子

192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192
发表于 2014-5-19 21: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澳洲论坛
有单反就不要买微单了吧,不上不下的。没事卡片机,有事单反。澳洲旅游休闲 http://www.ozabc.com/forum-55-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17

帖子

5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55
发表于 2014-5-19 22: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澳洲论坛
本帖最后由 hkfroggy 于 2013-5-1 09:28 编辑 我有d800 d300. 和单电j1
孩子照通常微單,考研時用單反单电, 微单不一樣的.1) 单电, 輕, 沒有移動部件,方便,快捷.3) Nikon 1, Sony NEX(微單)  .... 非常快的. 0.2s建議看看微單 Sony NEX, Oly OM-D.
Nikon 1 價格好, good value. but NEX-5n and OM-D are better. Canon got EOS-M too
Fuji got some models too, but I think they slower (3) ...澳洲旅游休闲 http://www.ozabc.com/forum-55-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0

帖子

9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6
发表于 2014-5-19 23: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澳洲论坛
本帖最后由 东方龙1979 于 2013-5-1 08:46 编辑 摄影是门艺术,也可以是一门技巧。
摄影是随着科技发展而与时俱进的奇葩。
开始摄影爱好者都只能使用基于银盐技术的胶片照相机(Camera), 但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胶片后背逐渐被电子后背所代替。
但照相机的前半部分光学成像部分,变化相对较小。但作为光能转换的“后背”,被CCD、 CMOS。。。的光电转换器件所代替。 把卤化银材料构成的胶片->数字化的“文件”,摄影师们长久以来珍惜的XXX英尺胶片,可以数字文件的方式存储在各种半导体介质中,最终保存到硬盘一类的固定存储器上。
目前,人们最常使用的Camere基本都是电子Camera。
单反照相机:性能相对高些的Camera。
卡片机:以轻便著称,相对小巧便于携带,属于普及性Camera。
近几年,厂家又研制成功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的Camera---微单。正如LZ自己表述的那样:“5D2和1000D单反及普通数码DC几个”,我想必是DX。已经让老朽“羡慕嫉妒恨”呢,呵呵。:“前段时间一同事瞎聊时,同事的观点:“现在买单反用途不大,给孩子拍拍照片,微单完全胜任,不是摄影发烧友和超级爱好者,完全没必要搞单反,微单足够了。过段时间,入手一个微单就OK了。”——面对同事这样的观点,觉得有所偏颇:他没用过微单,也没用过单反,如果如他所言,现在普通用家买单反岂不是舍近求远?”。贵同僚的观点不能说错,他(她)目的明确:就是给宝宝拍照。
    LZ是属于专家级人才, 必是单反&普通DC,双枪将也。天朝大家们虽有哈苏、D1等重武器列装,但现在流行网络文化,快节奏生活,及时发现希望,快速掏枪,唯索尼之 黑卡RX100 、RX1等轻武器才能及时响应。故此 大侠配双枪,土党单打一。LZ所言极是:
(1)微单好在哪里?(我自己的感觉是:微单主要胜在体积小于APS-C画幅单反;单反胜在操控性能和画质。)(2)APS-C画幅微单的画质能和同价位APS-C画幅单反相同吗(前提是都用低端套头的话)?(3)微单快门有延时吗?(4)单反的优势在哪里(只有“镜头群丰富”这个优势吗?)老朽孤陋寡闻,也是新近加入“手枪队”,开始玩轻便了。ZL列出的几个疑问正在陆续被大厂家们破解。随着单电、微单的量产,他们的市场会越来越大。 第二疑问,老朽的回答是肯定的。起码目前已经持平。第三个疑问,微单的对焦速澳洲旅游休闲 http://www.ozabc.com/forum-55-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4

帖子

6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0
发表于 2014-5-19 23: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澳洲论坛
东方龙1979 发表于 2013-5-1 06:40
摄影是门艺术,也可以是一门技巧。
摄影是随着科技发展而与时俱进的奇葩。
开始摄影爱好者都只能使用基于银 ...
谢谢前辈高人的详细解答。受教非浅。(在下级别不够,没有加分的权限,暂且欠下分数,有朝一日补上,再次感谢)澳洲旅游休闲 http://www.ozabc.com/forum-55-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17

帖子

9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3
发表于 2014-5-20 01: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澳洲论坛
和LZ差不多,也在观望,但是侧重更具性价比的单电,如松下的GF系列。澳洲旅游休闲 http://www.ozabc.com/forum-55-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993

帖子

2224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2224
发表于 2014-5-20 01: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澳洲论坛
玩微单的一大乐趣就是通过转接环转接几乎任何镜头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老镜头二手市场的繁荣就反应了这点。我本人是抵制笨重的单反的,但是我完全没有贬低单反的意思,只是微单更适合我。还有画质,其实现在很多微单和单反用的是同一个传感器,所以不会有太大差别,至于色彩格调可以后期调。微单和单反的最大差别在于取景方式不同,微单大多数用电子取景器即通过传感器直接取景,会造成一定延迟,光线好的时候,延迟可以忽略,但是光线不好时比如晚上灯光不足时就会出问题了,特别是拍移动的物体。目前微单按传感器大小分有三个档次,依次是全幅,apsc幅,m 4/3幅。全幅可选的是,Sony rx1和leica的M系列。APSC微单一抓一大把,但是个人认为首先考虑sony和富士。m 4/3就考虑奥巴和松下了。澳洲旅游休闲 http://www.ozabc.com/forum-55-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jf

14

主题

116

帖子

287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287
发表于 2014-5-20 02: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澳洲论坛
微单体积比较尴尬,大没有单反单手握持都那样稳固,小没有卡片随身装口袋。跟APS-C一样的传感器但是由于电子取景CMOS永远通电热噪天生大,只能通过软件削减一下。澳洲旅游休闲 http://www.ozabc.com/forum-55-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71

帖子

408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408
发表于 2014-5-20 04: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澳洲论坛
家用微单的确够了,不过搂主既然已经有5d2和1000d,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必要再添个微单澳洲旅游休闲 http://www.ozabc.com/forum-55-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