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5-20 02: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澳洲论坛
看了楼上的介绍, 特意到网上搜索了一下Amy Tan的资料,才发现她就是《喜福会》的作者。 豆瓣上有篇帖子这样评价道:“相比较谭恩美在西方的大红大紫,她的作品很少中国人喜欢,不由让我这个译者觉得挺灰心. 很多美国人通过她的描写了解中国和中国人---包括中国的移民.至今在上海的外文书店里,她的系列作品仍然摆在显著位置,想必销量不错.但在始终生活在中国的我们看来,她笔下的中国,始终是隔着一层,也许许多层. 春天采访谭的时候她也说,她不是中国作家,不能作为中国的代言. 在她的作品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母女的情感交错和冲突,两代移民的文化和自我认同,女性的成长.从这些方面看,哪怕排除了华裔作家的身份,她仍然是个了不起的writer.”但是因为没看过Amy Tan的小说, 不太理解上面的评价里“但在始终生活在中国的我们看来,她笔下的中国,始终是隔着一层,也许许多层. 春天采访谭的时候她也说,她不是中国作家,不能作为中国的代言. ”的意思。 随后又搜索到了天涯博客上的一篇博文, 对Amy Tan的评价是:“Amy Tan,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作为一个二代移民,她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成长在纯美国化的社会环境下,却拥有一个传统的中国母亲的生活经历和成长体验。无可厚非她现在是成功人士,她写的书非常畅销,处女作即成名作已被搬上银幕,作品被翻译成36国语言在全球发售。。也许,是她的成长条件的特殊,让她有了更加广泛的被关注范围,美国社会和中国广大移民。但是,听她的一场报告,实在让我对她原有的一点好感消失殆尽。 作为我这样成长在中国并拥有中国化思维方式的审视角度,她就是不折不扣的一根香蕉。只剩外表的中国黄皮肤亚洲人面孔,可是骨子里却是完全的美国人。她说她爱她的母亲,但却完全不理解她母亲这样一个传统的有着根深蒂固的迷信思想的中国母亲的所作所为。在她的眼里,成长过程中她母亲的一些举动和言行是荒谬而可笑的,并且她很不客气地把这些故事都当成笑话说给台下的美国人听。她的口才很好,也很会作,台下的美国人爆发出一阵阵或大或小的笑声。可我和老公始终安静,我们不觉得她说的故事有什么可笑的。也许她的母亲的一些教育方式和行为举止确实荒谬,但是我们可以理解,因为在中国的社会底层,这样的家庭妇女比比皆是。都同样是母亲。可是我不能容忍的就是她把这些故事这些生活片段当成笑话来讲,我觉得在她母亲1999年去世的时候,她还是一样澳洲旅游休闲 http://www.ozabc.com/forum-55-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