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洲论坛
经历地震蹂躏后的基督城,以往的繁华已经不再,没能再听到基督城大教堂的钟声,没能再见到英伦风范的红色电话亭,没有了形形色色的的街头表演者,也没有了树荫下人们欢乐休憩的身影,就连有轨电车的铛铛声也失去了往日的清脆。。。。。曾经的花园城市变成了废墟,很多以往美丽的影像,已经不复存在。基督城经历了第一次7.2级的强震发生后,还发生了几千次的余震,其中有三次余震的强度超过6级以上,使有些本来还饶幸得以保存的建筑物最终还是逃不了倒塌的命运,让这座有着花园城市美誉的基督城,在瞬息间变的满目创痍。虽然地震已经过了一年,但大地震遗留下来的痕迹并未褪去,走在街头上,到处还可以见到颓垣败瓦,许多大楼和道路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一些损毁严重的区域用不同的颜色标注,按建筑物损毁的严重程度来区分和等待拆毁。基督城市中心大部分都用铁马围绕着,基本上是进不去的。有些刚竣工的宏伟建筑物还没有来得及投入使用,就已经要等待拆卸了。具有代表性的,能为这座城市增添独特风味的歌德式建筑,亦不能幸免,已经残缺得惨不忍睹。城市的中心如同一座孤城,商业活动已经完全停止。基督城的市中心,因为很多的建筑物已经倒塌,勉强撑住的也有随时倒塌的风险,所以已经被封锁,游人不能内进,还有军警把守,只有在周末的一些时候,开放出极少一部分用铁网分隔出来的小通道,让人们能稍微能近距离一点地去缅怀一下。而住在市区外的居民,因为市中心已经被封锁,只能开车到更远的地方去购物。在铁网的外围,只有一两个临时搭建的帐篷用作做露天酒吧之用,供应酒水给路过的行人。这些临时的酒吧,简陋得很,只有两把椅子,而脚下是裸露的沙石。站在这些酒吧前喝酒,背景是颓垣败瓦和冷冰冰的拆卸铁臂,可以想象得出喝酒的心情。在基督城的Canterbury博物馆,看了一段地震时CCTV拍到的短片,镜头拍着一个壮男,他正悠闲地在街上走着,经过一幢建筑物的那一刹那,发生了地震,只两秒的时间,这名壮男已经消失在颓然倒下的废墟之中,没来得及做出反应,甚至没来得及呼喊一声,就被活埋了。。。还有些镜头是家人,朋友告别地震中失去生命的亲友的纪实,令人凄然泪下。看着这些画面,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会觉得地震离你不远,心中有一种要赶紧逃离这幢Building的冲动。这几次的大地震,在人们的心中划下了深深的伤痕。只有那条穿越城市,缓缓流动蜿蜓曲折的雅芳河,仍然温柔而美丽,在黄昏夕照中,依旧波光潋滟。看着澳洲旅游休闲 http://bbs.ozabc.com/forum-55-1.html
|
上一篇:发几张夜间海底的照片和大家分享下一篇:Manning Valley 系列--Killabak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