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洲论坛
贴一篇以前写的怀旧文章,呼应下ZMZHU的乡愁:我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正处于文革。还好,我们家没有给抄到家徒四壁。在我记忆中,我的童年,还行吧。这样形容,可能听上去有点冷淡,但我是真的想不起来,我小时候会像我儿子一样整天开怀大笑过。外婆时常敦促我,要我笑不露齿,否则不够淑女的。当然,尽管不算十分快乐,但吃穿玩各个方面我都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了。 而且,毛主席他老人家也经常教育我们,我们是糖水里泡大的新中国的儿童。所以,我认定,我的童年肯定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儿童要幸福快乐得多。吃我妈妈是忠实的零食爱好者,到现在都是。家里零食是从不间断的。话梅,盐津枣,橄榄,装在弄堂口烟纸店的大玻璃瓶里,妈妈下班后时常会去买一包,才几分钱,营业员用熟练的手势把纸折叠成三角形的纸包把话梅包进去,那时候觉得那些阿姨好酷,我回家偷偷练了好多次,可就是包不像;简装的光明牌冰砖,用蜡纸包装,虽然没有五颜六色的外衣,但那种香味和口感,至今绕梁三日。淮海路上有一家海燕食品店,家里人经常会去买一种叫奶油薄脆的饼干。奶香四溢。从食品店门口经过都是一种享受。有时候,他们会有碎饼干卖,那是要排队才抢得到的。上海人的精明可见一斑,碎饼干质量和整块饼干一样,价格却便宜好多。反正吃到嘴里也是碎,何乐不为呢。偶尔,家里人还会给我买做成小鱼的面包和小白兔形状的奶白蛋糕。爸爸妈妈高兴的时候,也会去德大或红房子搓一顿西餐。虽然也就是罗颂汤,炸猪排,色拉加面包,但那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不是普通群众了。小资了。穿从来没有体会过什么叫新三年旧三年。我只记得小时候的衣服都很好看。是家里人买了料子叫裁缝做的,或者是妈妈织的毛衣。款式很时髦。泡泡袖,华夫格,花边,配饰各种细节都经过妈妈和她同事们的反复研究。上海女人嘛,在这上面确实有一套。穿着时髦但不艳俗。价格还相当合理。穿着新衣服,淮海路上逗一圈,复兴公园拍拍照,赚到几个回头率,也算是show过一场。心中有小小的满足。文革,并没有影响普通上海市民在吃穿上偷偷小资一把。玩家里的玩具总是比我要求的更多。拥有整套积木,可以搭成小洋楼的那种,是妈妈小时候玩过留下来的,好像还是进口货。记不得有多少洋娃娃,反正我都不太喜欢。数辆小汽车。八个键的小钢琴。好多小手枪,不知道老爸为什么老喜欢给我买手枪。当然,更多的是小人书,识字卡片(中英文都有)。因为外婆不想让我去弄堂里和“野小孩”玩,甚至不想让我上幼澳洲旅游休闲 http://www.ozabc.com/forum-55-1.html
|
上一篇:周末的好去处-春光美如画(cowra日本花园赏)下一篇:大洋路之行的一些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