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想黑当前疯狂的澳洲楼市,但也感觉到现在气氛高涨,华人碰头都会说说买房了吗,那边那边的房产有升值潜力,现在银行利率还有得降,澳币汇率还会下跌,资金入房市比股市好呀等等。今天在post office听到两大叔的对话,让我忽然回到07年大伙争先恐后杀入股市的情景,我还记得当时给公司做清洁的大妈在讨论究竟是买矿业股还是投行股赚钱多,股市何时会冲上6000点之类。
在自由市场上,没有商品是可以永远升值的,黄金可以从每盎司900美元升到1800美元,然后又跌回1300美元。虽然政府可以干涉市场,但过度了,政府也是无能为力。
尽管自己没有经历过香港的负资产年代,但听过见证人虚弱寒蝉的经历。当然,那些撑过来的人现在都赚翻了,只是撑不过来就四大皆空,几乎一无所有了。经常听到“贪字得个贫”,还有“贪一粒糖,输一间厂”。
在这年头,为自己有一个舒适的小窝和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感恩。
以下摘自维基百科:
负资产一词指当一项被用在抵押保证而取得贷款、但市值比尚未清还的本金现值还低的资产。这些资产,大多数都是物业或土地,但亦可能是汽车、又或是大型电脑等物品。在物业市场内,这种由于物业的市值低于原先用来购买物业的借款(楼宇按揭)的现象,通常在物业价格普遍下跌后发生。这也表示,如果借款人无法还清购买物业所用的款项,贷款人即使把物业没收或者是转卖,都不能够填补差价。借款人最终失去物业的同时,依然负债。
英国(1991年到1996年)和香港(1998年到2003年)在经济衰退期间都出现负资产的情况。期间失业率上升,楼价下跌,导致银行或房屋协会在物业价值低于欠款下,纷纷没收这些按揭中的物业。
97前,大部份香港人都以为楼价有升无跌,于是纷纷向银行贷款7成或以上买入物业,期望短炒获利。怎料,97下半年亚洲金融风暴杀到,楼价在一年间普遍下跌30-50%,令很多人资不抵债。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下,打工仔收入大降,有些挨不过的人更要被迫低价卖楼。根据香港金管局的资料显示,香港负资产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为2003年6月,当时共有约105,697宗负资产按揭,占所有按揭的22%,涉及金额1,650亿港元,按揭金额与抵押的比例为128%,估计这些贷款的无抵押部分约值360亿港元,意味着香港银行单在按揭市场便需承担360亿港元的坏帐风险。
|
上一篇:50年的旧house能买吗下一篇:连卖房中介都在抢房子,拿到就是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