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5-31 11: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ITYLOOK 于 2014-1-17 18:55 编辑
前面调侃了大妈和中介,虽然看上去不是正经话题,但是他们对市场的作用是巨大的。
据个例子吧,2013有目共睹的公寓热点在哪里?Roseberry, Zetland, Chatswood.
为啥?有人托盘垫底啊!你以为这些房子都是卖给澳州本土人民的?非也,都是卖给亚洲各大城市中产的。相比北京,上海,新加坡,香港等等城市,悉尼的气候,环境,房产那都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呀。
如果用这些国外城市的房产价格作参照物,房地产商标价也不离谱。一个2室的公寓90万,换成人民币500多万,区域又是喜闻乐见。大便宜啊,租金还不错,每周少说都有4-5000千,一个月小两万。可是对土澳的本地买家而言,这个价格就离谱了。90万的房子,自己住不起,租出去回报率又低。毛租率能达到4%就不错。4%是啥?存钱到银行也能拿到差不多的利息。
以上问题对上面提到的海外买家来说,都不是问题。这些中产在本国都是买不起房的主,国外有这么大便宜,死了也得强啊。因此,开发商飚的楼盘价格,你爱买不买。开发商中介花30天卖2套,每套70万给本地买家,还不如花两个月时间以90万卖给国外。
于是乎,蝴蝶效应开始了,房价要涨了。
中介很狡猾,现在哪个中介不是target海外买家?大得到meriton, CBRE, Jones Lang Laselle, Knight Frank. 中介怎样才能让人们抢房?一个广告做得好,chatswood 100套apartment,每套100万推向海外市场,40分钟后,被销售一空。你说你抢不抢。你抢不到,会不会去抢周边的旧apartment,还是抢不到,你抢不抢周边的旧unit。房价怎能不涨?卖房的中介一看,一个鸟apartment都干到100万了,house非200万不买,而且必须拍卖。。。
话说,东南亚国家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地产有的是人接盘。可是澳洲呢?能移民的,而且最后移民定居的,毕竟是少数,接盘的动力不足啊。
我对2013年的总结就是:
中介把本来应该卖给澳洲本地人的菜,卖给了国外。
澳洲本地人为了吃菜,买了本来不是卖给自己的菜。
买卖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骑虎难下,地产中介才是最大的赢家。
你要是非要在终结的鼓动下和海外的买家拼,跟他们抢,你就真的输了,那些高价apartment的卖价是给国内人的,是给澳洲本地人看的。。。你要采取行动了,就怨不得别人了。。。
中介媒介买卖双方,牵线搭桥。可是由于澳洲的经济,文化的特点,再加上地产中介工作刻苦认真,走出了国门,输出了本国的资源,可是带来了巨大的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卖给海外的还是少数,可是地产中介做到四两拨千斤。实在是让局外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为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