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澳洲ABC

搜索
查看: 1577|回复: 31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悲剧背后的民心、民意!

[复制链接]

10

主题

286

帖子

6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83
发表于 2014-6-5 08: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送交者: bread 主题: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悲剧背后的民心、民意! [史海钩沉] 最初知道袁崇焕的经历,是早先读金庸小说的后记里一篇评传,那时 印像不深,金庸的评传写得很好,只是我看的时候还太小。后来大学里重读金庸又看到这篇文章,那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忘记的了。 皇太极退兵以后,北京解围,袁崇焕被崇祯帝判为凌迟处死,凌迟自宋代被确立为法定刑,大概可算是中国最残酷的刑罚之一,民间又称活剐,是一刀一刀地行刑,据说整个行刑过程甚至可以长达数天。不过袁崇焕的死没有用那么长时间,因为他最后被北京城的老百姓活吃了。只是一句“遂磔崇焕于市”轻轻带过,在里却有这样的记录,“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 。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 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袁崇焕的头颅,最后被传视九边,这个九边是笼统的说法,主要是指中国北方边境的一些军事重镇。崇祯的意思大概是要杀一儆百,但是他显然没有达到目的,因为 “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关于袁崇焕的死因,梁启超和金庸都作过很好的分析,特别是金庸,除了当时的政治气候外,他还提及了袁崇焕和崇祯帝朱由检两人之间的性格冲突。毛泽东和李自成对崇祯的评价都不算差,除了那句著名的“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外,崇祯自杀前对长公主所说的那句奈何生于帝王家也使后人平添了对他的许多好感。然而,崇祯在位十七年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四个兵部尚书,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有十一人,杀死巡抚十一人。他个人性格上的缺陷,却也暴露无疑。   这里我想说的,不是袁崇焕的死因,我只想说一说民众对於袁崇焕那颗被传视九边的头颅的反映以及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东汉末年张角造反的时候,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张角是个想当皇帝的人,他牢牢记得民心可用这四个字。但所谓民心,是大势所趋,这个势的核心正是利。毛泽东的中国革命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拿到了土地改革的现实好处,虽然他们得到的关于将来的种种许诺以后大都未能实现。也正是因为利之所趋,仁义道德所塑造的民心显得那么不可靠,以至于它随时有反噬的可能性。 早在宁远第一次大捷的时候,民众对於袁




上一篇:放假了,想补习一下历史,请大家给推荐一下书籍或网站,谢了!
下一篇:花与房

4

主题

146

帖子

360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360
发表于 2014-6-5 09: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主社会的一个危害就是容易发展成“多数人的暴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94

帖子

444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444
发表于 2014-6-5 11: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melbren  在 2005-11-28 10:15 AM 发表:直到今天也没有消退的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83

帖子

199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199
发表于 2014-6-5 11: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因果报应和儒家思想几千年来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被帝王推广的.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而教育, 是御水的利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90

帖子

5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2
发表于 2014-6-5 13: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三百年前,浴血奋战,舍身成仁
千刀万剐亦无惧,万人唾骂尤不悔
自毁长城,咎由自取,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佘氏一门守墓三百多年,气节天地可鉴。
有明袁大将军,泉下有知,可瞑目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46

帖子

360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360
发表于 2014-6-5 13: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jeru  在 2005-12-1 10:55 发表:佘氏一门守墓三百多年,气节天地可 ... 余氏乎?于氏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90

帖子

5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2
发表于 2014-6-5 14: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佘氏吧,也是个南方人,从此就留在了北京,一守就是17代袁是个天才,说自要崇祯给足够的兵马钱粮,自己一个人就足以守住辽东
天才就是该死的,越是天才死的越惨,尤其当他碰上下三流的皇帝崇祯就是个典型的亡国之君,他有性格缺陷,把手下杀了个编,临死还要嘴硬说朕非亡国之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46

帖子

360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360
发表于 2014-6-5 14: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还以为是于谦呢。呵呵。没办法了,一旦守住北京,功高震主,必死无疑。明显不够明智,看看人家王剪出兵伐楚是怎么做的,连秦始皇这种疑忌之人都能骗过,袁崇焕比之实在不是一个档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90

帖子

5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2
发表于 2014-6-5 15: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仗厉害的见的多了
会保身的明哲还真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46

帖子

360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360
发表于 2014-6-5 16: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王剪高明呢。
因为很多人都是官欲比较浓,所以急流勇退不是谁都能接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