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澳洲ABC

搜索
查看: 1747|回复: 29

[其他] 谈谈在澳的“学术”“工作”和“社交”- (布里斯班 V 墨尔本 V 悉尼 姊妹篇)

[复制链接]

7

主题

69

帖子

165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发表于 2014-6-18 11: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应蚝姐要求,我就另开一篇专讲澳洲人文。不过我的重点不是技术性介绍澳洲的政治体育文化活动(这种文章到处都是),我的重点是从个人主观角度,谈论一下这些年我对澳洲人的观察,以及我个人是如何在澳洲一步步慢慢适应起来的。所以此篇个人主观色彩比“布里斯班 V 墨尔本 V 悉尼”更浓厚,我尽量真实还原我的内心感受,目的并不是提供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没有),我主要是想告诉那些或许和我有共鸣的人 - 你们的挣扎并不孤独,但你们一定要相信,答案和力量都是在你自己身上。
由于这类文章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我个人眼界所限,所以我先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 先来澳洲读了两年本科,然后读了一年Honors,然后去政府部门实习了一年,现在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做技术咨询。我承认我在澳洲时间可能不算长,所以我这篇文章的眼界不可避免地受到经历和年龄的局限,但好处是我没有被国内的社会浸染过,所以能以相对客观纯净的眼光看澳洲社会。
我准备分成三块讲:“学术”“工作”“社交”(每个版块都会穿插点对于英语学习的见解,各版块之间的界限不是很严密,所以建议大家都看看,即使不是你现在所处的阶段)




上一篇:二面后一般等多久?
下一篇:纪念我的20个面试及最后的offer!(更新:Tips在2楼)

7

主题

69

帖子

165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发表于 2014-6-18 12: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篇:
很多人都认为澳洲大学学不到东西 - 因为和国内的教学模式不同,老师不管你,课程内容又比国内浅显。
而我自己是恰恰相反,觉得澳洲大学能学到的东西太多了。我记得我刚来澳洲上大学的时候,第一个感觉是非常的“恐慌”:
首先是觉得自己英语一塌糊涂,每天上课都是全神贯注大气不敢出地听老师讲英文(即使这样,也没真正听懂多少,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然后不停地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我才能像老师一样站在上面用英文侃侃而谈?”这个问题后来就成了我不断为之奋斗的目标。
然后是觉得自己专业水平一塌糊涂(虽然国内大学那会儿是所谓名列前茅的)。会计专业,授课重点和国内不同,国内侧重于教你怎么写会计分录,这里上课就是直接拿大段大段的会计准则原文放在PPT上给你看,会计分录也教,但属于“辅助教学”工具。我说实话,国内的中文会计准则都没看过,更别说这些英文的了。我发现自己根本看不懂,老师讲的东西,光靠上课也听不懂。整天云里雾里的感觉,作业基本都一知半解的样子。
最严重的恐慌,是觉得澳洲本地同学都非常厉害,他们很多人都在课上侃侃而谈,而且他们那种发言方式,不是像国内那种“三好学生每次都最快地报出标准答案”那种炫耀式的发言。澳洲本地同学,会在课堂上非常诚恳地和老师探讨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一点都不会紧张,非常自然的样子(他们做presentation也是这个风格)。我经常观察他们,可以说完全颠覆了自己的三观。我为什么觉得澳洲同学很厉害?因为我觉得,他们貌似很随意的侃侃而谈,都是真正思考过后的结果,而我这个从国内过来的好学生,太习惯于用书上的标准术语和思路来应付学业,离开了书本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不但创造性思维几近枯竭,甚至连真正的思考都很少有过。当初我经常这么形容自己在澳洲自由学术氛围中的尴尬“就像一只关在笼子里太久了的小鸟,放它去广阔的原野,它反而不会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9

帖子

165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发表于 2014-6-18 12: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daisystar88 发表于 2014-3-18 22:48

学术篇:
很多人都认为澳洲大学学不到东西 - 因为和国内的教学模式不同,老师不管你,课程内容又比国内浅 ...

然后针对这三个我认为很严重的问题,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1. 上课全神贯注,朝“能100%听懂”这个方向努力,并且尽量用心揣摩老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时刻牢记“我有朝一日也要像老师一样站在上面侃侃而谈”这个目标。
(插句题外话,我现在感觉当初那个“100%听懂”这个目标是很正确的,如果要在澳洲像本地人一样生活的话,接近100%听懂可以给你带来极大的自由感,其余听不懂的1%,你稍微问一问,也是比较自然的事了。这样人家和你交流不会感觉费力。)
2. 课后把所有要求的课本阅读一字不落地读一遍。一般人是不屑于读的,认为PPT就足够。但我因为对自己的英文水平和专业水平都感到极大恐慌,所以我就去非常认真地读了。所有的生词(不管专业还是非专业),都去查一遍并记下来,并且时刻牢记“我有朝一日也要能写出课本上这样完美地道的英文”这个目标。这么读非常辛苦,但很有用,加深了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大幅度提高了我的英文水平。可以说没有当初这么苦读,我根本没法应付现在的工作,因为我的工作对语言和专业要求都极高。
3. 有一个短假期回国,重拾了“新概念英语2"。这其实是因为考雅思。第一次考雅思没考出4个7,回国看了一个月新概念第二册,就考出来了。知道为什么吗?英语越学到后面,会越发现自己的基础不牢固,于是我认认真真拿起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我问自己这么一些基本问题“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上每一句话,你都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写吗?每一篇文章的架构是怎样的你看懂了吗?”于是我想学语文一样的去一字一句推敲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就发现其实这本书上还有许多可以钻研的地方。很有趣的是,我就是靠这本貌似很简单的书,把写作弄上了7,而不是用人家传说的“新概念英语三”。
4. 然后还是那个假期,我看了几集杨澜和老外的访谈录。突然领悟到,雅思口语,如果我也把自己想像成被采访的专家,就可以侃侃而谈不紧张了。后来雅思口语7.5,还不错。
5. 还是口语。前面说了,我相当佩服澳洲本地同学。所以我也模仿他们那样,在tutorial上主动发言,一开始还是只能鹦鹉学舌点课本上的老掉牙知识,不过至少有勇气发言了。后来也越来越自然,tutorial上发言已经是很自然的事了,记得那节tutorial的老师还挺喜欢我的。所以澳洲老师都是单纯的,你多发言,他就会觉得你很聪明很积极!不过我后来也成老油条了,因为既然发言已经不是个问题,就索性开始装酷,上课又不太发言低调做人了,哈哈!
但是这个能力还是没有失去。前一阵子工作上参加communication的培训,我也是和老师谈笑风生,非常自然了,其实我在中国的学校都不曾这么积极过。
其实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澳洲式的发言,不必语惊四座。我到现在已经参加过很多群体讨论的场合,主要诀窍就是“把自己想象成置身在一个思维力场里,每个人的发言,都是各种思维在流动,你所要做的,就是受到这些思维的启发,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贡献出去”,相信我,根本不会有人来在乎你英语讲的如何,你仪表如何,你说话是否得体,等等这些白痴问题!只要你肯讲,一般来说大家都是会静静地等你讲完(即使你讲得很慢很不流利,这很正常,因为你在试图表达一个未成形的想法),如果这时候有人忍不住插嘴,你就说"please, let me finish"。澳洲的各种会议,我参加过那么多,从来没见人红过脸。即使是国家级的专业会议,也都是大家诚恳地用平实口语化的语言探讨一些技术问题而已,没有道貌岸然,也没有剑拔弩张,更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所以,尽管放松,有什么好怕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9

帖子

165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发表于 2014-6-18 13: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isystar88 于 2014-3-18 22:53 编辑

daisystar88 发表于 2014-3-18 22:49

然后针对这三个我认为很严重的问题,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1. 上课全神贯注,朝“能100%听懂”这个方向努 ...

6. 继续讲口语(相当重要)。除了上课发言,还可以多去参加一些学校的课外活动,这主要是培养你在正式场合的社交能力。楼主自己在这方面,可以说基础很差的,天生内向又敏感,还羞涩,在国内属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所谓“大家闺秀”。记得第一次参加一个社交场合,是学校的一个business培训活动,课间休息的时候,就是外面放一排饼干,然后你自由和同学社交去。楼主一个人也不认识,看他们三三两两聚一起,都不知找谁说话。就这样尴尬了几回,楼主继续被冷落,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了,就偷偷地回教室拿起包就直接walk away,玻璃心碎了一地,就差“掉眼泪”这种烂俗剧情了。后来楼主陆续又参加过其他一些networking活动,稍微活泼点了,但还是会抱着“交朋友”这种目的前行,这又导致楼主玻璃心碎了一地,因为所有networking上认识的人,第二天全不见了,回头谁还认得谁啊!楼主曾经为这事伤心过好一阵子,因为我是真心实意想交一些澳洲本地人朋友的。但后来慢慢想通了,为什么呢?文化差异啊!如果不客观地去了解文化差异,就容易导致玻璃心。其实是这样的:澳洲式的交往,是轻松随意的,你不必抱着任何“交朋友”的想法去和他们交往(越是这样越是交不到朋友,当然倒贴除外),你可以抱着这样一个信念“我就是去找一些有趣的人聊聊天而已”,这样就自然了,而且你会开心很多,不会拘束,因为第二天谁还认识谁啊?说实话,楼主从未在任何networking上认识什么朋友,当然这反映了我缺乏人格魅力(也没有利用价值),但我再也没有因此纠结过,因为就是聊聊天而已啊!
7. 还是讲口语。除了和澳洲人练口语,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主要是一个output过程,你还需要大量的input,才能提高你的output。所以课余时间,ABC Radio就是我们的好朋友了,各种podcast任你选,还都是澳洲本地英语。一边耳朵听,然后摁pause,一面再把刚才听到的内容一字不落地复述出来(不看任何transcript)。这又是个痛苦的练习,不过很有效果。
上面就是我在澳洲学业期间可以重点分享的内容了,其中英语讲了很多,因为最重要。你们可以看出来,其实我讲的东西,都没什么特别神秘的,但是你是“做”还是“不做”,差别很大,不付诸行动,只是“知道”,永远不会有进步。至于我为什么还能比较有毅力的坚持下去,因为我来澳洲的目的很单纯 —— 就是非常喜欢英语和西方文化,也渴望融入这个社会(因为不喜欢国内)。
论学业方面,我其实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critical thinking skills,这个主要是在我Honors期间、以及后面工作中锻炼出来的质疑怀疑的能力。但是我想大多数人可能用不上这个技能,所以就不详细讲了。其实这也很难讲,主要需要你自己开动脑筋。简要来说,真正的critical thinking,就是能客观地引用facts,对其提出合理的质疑,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improvements,这需要你非常specific about your arguments。可以说,只有真正学会critical thinking,才能形成真正有力的见解,进行理性的探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训练可能很少,即使在澳洲,真正的critical thinker也不多,而且大多是出于学术或者工作需要,所以不再赘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9

帖子

165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发表于 2014-6-18 14: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先完成了“学术篇”,剩下的过两天继续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7

帖子

169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169
发表于 2014-6-18 14: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laf,贴错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7

帖子

169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169
发表于 2014-6-18 14: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爱旅游的学渣表示压力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8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4
发表于 2014-6-18 15: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学霸!
帖子我帮您转去学霸大本营-工作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44

帖子

375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375
发表于 2014-6-18 16: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赶来看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帖子

5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6
发表于 2014-6-18 17: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mar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