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个爱做梦的豁达女孩,喜欢澳洲的蓝天白云,最大的享受,就是一个人静静躺在草地上,闭着眼晴翱翔梦境,憧憬未来,让梦想在微风中倘佯。这年头不是常有人说:爱做梦的人才了不起,呵呵,让我妈知道,一定为我自豪。
六年前登陆澳洲,来到MQ大学学习金融和会计学,几年的寒窗苦读,花费无数的心血和财力,今天终于熬出头了,当怀揣会计硕士学位和CPA证书兴冲冲跨出校园,拥向社会潮流的那一刻,又回首凝望了一眼伴随我渡过五年半青春的熟悉校区。别了,麦考端大学,我将带着梦想踏上求职之旅,去圆我的梦了,哈哈,海阔天空任我跃,踌躇满志 当天一回家,就从一些网站上找了些关于怎样撰写简历的介绍,和一些MQ前几届毕业的学兄、学姐写的关于求职面试的经验等文章仔细研究起来,几篇文章看后,也没看出找工有什么特别的难处而值得我担忧的,总觉得这些对我一个CPA来说,应该是驾轻驭熟,小菜一碟,我该牛刀小试,崭露身手了。当晚立马疾笔劲书,一会儿就把简历拟好了,再对照网上的介绍对简历从内容、格式上又修改了一遍,还请母校的澳籍老师对英文语法也检查了一遍,觉得一切该无懈可击,可放心投简历了 当晚睡得很踏实,还梦见投简历后,面试接踵而止,几轮面试,过关斩将,一个个大公司的offer象一个个彩球直往我怀里砸,……真把我乐醒了,希望是个好兆头。
五年多的飘洋留学花了父母近百万积蓄,虽然父母总开导我: 留学也是一种投资,将来肯定会有回报。但我对这笔钱一直耿耿于怀,我一定要在澳洲尽快找到工作,争取早日收回这笔投资,如果半途而废,这笔钱岂不是打了水漂,怎么对得起父母的一番心血,事不宜迟,赶快投简历,
一周时间内,我陆续从各找工网站发布的Recruitment agency和雇主投放的招工信息上投了上百封简历,当时心情就像一个忙碌了多时的渔夫投下了鱼饵,就紧握着鱼竿,盯着浮标,焦急但又很自信地等待着鱼儿上钓,几天过去了,还未有一点动静,如同石沉大海,这日子还真难熬,直到第10天,第一个电话终于来了,虽然姗姗来迟,但我还是很高兴,急切拿起电话,对方问了几个问题,最后婉转的表示“I will contact you later”,我却在原地愣住了,不知所措,其实心凉了半截,是个拒绝电话。随后几天也陆续收到些Email,尽是拒绝信,部分Recruitment agency甚至信也没回。 第一次找工刚出手就以完败收场,失望的情绪可想而知,
随后二个月的情况大致相似,偶尔有个面试,刚进入一面就被拒掉了,真出乎我的意料,当时慌了手脚,信心顿时跌落谷底,心里既有一种于心不甘却又出于无奈的感觉。晚上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最棘手的就是败得这么惨,竞连失败的原因也没找到,这职场的水也太深了,当初刚毕业时的那份傲气早已烟消云散,真幻想自己也能生活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有一种武器能助我在职场上骋驰,能攻能守、一招中的、战无不胜、那该多好. 那时已心乱如麻,慌不择路,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先到会计培训机构充下电,打探下职场行情再作打算,总比象现在这样茫然的乱冲乱撞强多了。往后的二天里,搜遍了网上的会计培训机构,林林总总不下数十家,广告也大同小异,一家比一家牛气,我知道这里边肯定也良莠不齐,所以选那一家总有些犹豫,最后决定还是登门拜访,看看他们的办学的规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再作定夺吧。恰巧当晚有位也正在为找工而忙乎的焦头烂额的同学打来电话:明天下午"Vicki会计培训"在Town Hall附近有一个“关于澳洲会计怎样找工”的大型宣讲会,约我明天结伴去。正中下怀,我一口答应。
到了会场,只见人头攒动,座无虚席,估计百把人不止,我俩只能倚墙站立而听。由Vicki主讲澳洲职场的现状,特点、找工信息收集、应聘的程序、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和积累,简历的撰写,面试的技巧等等。Vicki的宣讲条理清晰,说服力很强,也很有感染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所讲的内容也正是我急需想知道的,所以一下子被吸引了。当即就决定报名参加下周初开课的初、中级会计实战班。
时间过得真快,三个月的培训一转眼就过去了,这次培训针对性很强, 老师很负责,也很专业,使我对澳洲的职场有了新的了解,增长了不少见识。这些知识对我今后的求职确实有很大帮助,至少我觉得学有所值。在这段时间里,我就像一块海棉,拼命吸取对我有用的知识和信息,那怕再细微也不放过。期间我没出去打工,也没休息过一天,除了上课,就是在家整理笔记,温习功课,完成练习,反复消化课程中的要点难点,掌握课程中会计实战流程的常用技巧,光用掉的打印纸迭起来就近一包。在简历修改和面试课程中,我除了老师布置的必须要掌握的面试题外,还自已额外收集了近600道面试应用题,一道一道全部将其牢记,同时早上我还常对着镜子练习自已的口语,以便在以后的面试过程中让英文说的更流利些,以免因语言障碍而表达不清,另一方面我也密切关注职场上会计找工的动态变化,常和老师交流意见,简历也在Vicki老师的指导下,作了进一步修改, 记得曾有个诗人这么写道:“我不曾想是否会成功,既然己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确实我是这么做的,三个月的磨练,己使我脱胎换骨,信心满满了, 从过去恐惧职场的面试到现在有一种冲动,渴望在一个大场面的面试中能发挥我所有的潜能,去进行一场淋漓尽致的Show,来赢得对方欣喜的肯定。“有了金钢钻,敢揽瓷器活”如今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会淡定自如,不会慌乱,就象Vicki常说的”心中无敌,天下无敌”,底气足了,气场也大了,再也不是那个站在面试官前紧张的手足无措,大气不敢喘,答题也结巴的小姑娘了。 是驴是马,该牵出来溜了。也许决定我人生命运的时刻也快来了,培训刚结束,我趁热打铁密切注视着找工网上的任何招聘信息, 一天二次,不时刷新,只要一出现Recruitment agency,雇主投放的招工信息,就按图索骥抢在第一时间投递简历,很快就有了面试,谈谈最后我成功的这一次。招工的是一家大型医疗设备的公司,职位是AA,第一轮面试较简单,HR只简单地问了些问题,并测试了Excel就结束了,这些内容事先我都准备的很充分,没什么意外。第二轮是公司的财务会计与HR一起联合面试,其中涉及到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在Vicki会计的AA课程中也都学过,我也都能应付,所以基本上也没什么破绽。面试过程中,看得出他们很在意对方的性格和人品,有一大半问题与此有关,因为今后毕竞要在一个团队里共事,他们也很慎重。第三轮面试出面的是财务总监和公司的一个董事,二人很绅士,面试自始至终就象围在一起聊天,气氛较轻松,涉及的话题很广,到最后握手道别时,财务总监微笑着对我说:“Hope to see you soon and enjoy working here”,哇!听到这句话,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别提多高兴了,回家后迫不及待问了Vicki:“这句话的意思是否对方要我了呀?”Vicki说90%基本上就成了。之后就是HR通知我reference check和去签合同。哇!老天总算不枉苦心人,三个月没日没夜的努力,MQ大学五年半的苦读,父母多年的积蓄在这一刻总算都有了交代。还没跨出公司大门,眼泪却已夺框而出,拿出手机第一时间给父母报了喜讯。 以上是我求职途中的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三个月的酸甜苦辣,历历在目,我将刻骨铭心。在收获喜悦的同时,又看到许多同学还正在为找工的事苦恼着,他们焦灼的心情和我当初一样,如果我将这些经历和经验告诉他们,也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点帮助,也算尽了一份微薄之力。 .以下是我的找工体会。
一:语言非常重要,自始至终我一直认为语言是造成工作难找的第一大障碍,如果没有这个问题,很多同学找工作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难了,所以平时就应重视口语练习, 多接触社会,多和鬼佬交流,早日把自己的语言关过掉。
二:适当包装自己,要学会讲例子。身处异国,远离故乡亲友,又非英语母语,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为谋生而和当地人竞争,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在初次找工时,要对自已的经历适当包装,但也有原则,比如在会计实战流程中,如果你知道一分的,是可以夸大成五分的,但不懂的却绝不能装懂,否则会给人留下不诚实的印象。刚上阵就会不战自败,同时我们还要善于表达example,面试过程中,需要我们经常举例去说明一些问题,而你所准备的例子就组成了一个个的故事,叙述故事时,你一定得有新意,讲得感人,要能引起对方的兴趣和注意,这样才能为你的面试加分。职场竞争不相信眼泪,找工的机会完全是凭实力去争取的。
三:简历一定要写好,一份好的简历是对你能否成功就业的保证,而一份差的简历可以葬送你的一切,简历既要简又要用心,让HR看到你的专业和诚意。“简历”要突出“经历”,对方往往从经历来判断你的经验和能力,简历也要注意格式、内容、语法等,当然所有这一切,Vicki会计培训中心的老师绝对会为你把关。
四:熟练掌握会计实战流程和专业软件的使用技巧,应聘不同的会计岗位,应该掌握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实战应用技能(最好再高一阶),澳洲职场对初级会计不看重学历,只强调工作经验。而要面试时能做到镇定自若,心理强大是一个因素,而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的实力够强大.
五:面试技巧在找工过程中事关成败。面试是展示自身素质、能力的最好时机,面试发挥出色还能弥补专业上的一些不足。先说准备工作 1: 一是背熟你的履历。因为你的履历是经过包装的,不要临阵一紧张就忘了,导致整个面试的失败 2: 精心准备参加面试时的衣着打扮和对语言的遣词用字以及行为规范如进门,告辞、感谢、坐姿等。面试其实就象一幕舞台剧,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对手,你需要变换不同的角色去适应他们,你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去判断,然后你才能决定你究竟去饰演那类角色登场方能迎合对方,要大胆的推销自已,要让对方坚信你就是他们唯一的最适合的人选。一般小公司会注重你的应会和经验,大公司会注重你的应知和经历,以及考量你的性格和品质,有时他们也会讲究门当户对,有同样大公司经历的跳槽者会优先考虑。. 这些找工的常识和经验其实都是Vicki在讲课时教过的,我不过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归纳和总结,,虽不是真知灼见,也算是抛砖引玉.
Sally |
上一篇:我见过的澳大利亚系列2_澳大利亚_澳洲论坛下一篇:留学是一本无涯的长征_澳大利亚_澳洲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