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澳洲ABC

搜索
查看: 1350|回复: 2

[最新原创] “多元化战略”危机与机遇同行,从科技园·金融基地运营战略看企业成长最佳路径(转载)_澳大利亚_澳洲论坛

[复制链接]

5

主题

5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09-8-11 18: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适度多元化溶解成长危机
    
    ——“多元化战略”危机与机遇同行,从科技园·金融基地运营战略看企业成长最佳路径
    
    (本文刊载在中国主流杂志《城市开发》杂志第七期)
    
    “多元化战略”伴随着危机与机遇,只有适度的多元化才能溶解成长中的危机。
    
    ■地产的轴心地位与日俱增,以形成“围城效应”
    
    自从笔者在2005年底提出中国经济发展已形成“地产中心说”,到现在已被证实地产不单在中国经济中的无可比拟的地位;地产还具有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这进而形成一个效应——“围城效应”:在地产领域的企业想要走出去,其它企业想走进地产领域,恰如:“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考场”。在这个纷争的过程中,地产越来越热,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的同时,地产已经跃身成为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
    
    这几年进入“围城”的国资委直属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中化集团的子公司方兴地产,在6月30日拿下广渠路15号地王,还开发和持有上海金茂大厦、北京凯晨世贸中心等地标性商业项目。6月26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电子产业开发公司下属子公司成都中泽置业以19.6亿元拿下北京朝阳区奥运村乡地块。
    
    这些无说明,由于各自的综合原因、使命与判断,实施“多元化战略”对所以企业都是挡不住的诱惑。
    
    ■多元化战略,企业走“省道”还是走“高速公路”
    
    资金没有真正进入房地产的实体企业才有巨大的危机。
    
    恰恰是一些实体企业(如,金卧牛:沃尔玛全球烧烤炉最大供应商)没有真正进入到房地产,没有实施多元化战略,所以当其出现了危机——当他们需要钱的时候,除了那些定向的产品(没有第二条销路),破旧的厂房(可能是租的)没有变现价值的机器设备(不能生产其它产品)以外没有什么可以抵押,他们从哪里获得新的“血液”?只有重组。
    
    “多元化战略”在某种程度上能规避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经营困局。
    
    那些没有进入房地产的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就像在省道上爬行,随时都有掉队的可能。
    
    ■多元化战略往往是企业成长中的“桥”
    
    专业化还是多元化,一直困惑着企业经营者。
    
    万科其实是在专业领域的“横向多样化”,比如其开发普通住宅,城市豪宅;涉及经济适用房、混合型住宅、洋房、连排别墅、独立别墅等等不同的产品,但从关系上讲还是属于专业化路线——做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
    
    如果问,对于现在的万科有必要多元化经营吗?回答是没有必要,原因是其在现有的领域中已经如鱼得水,这说明实现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一定有其特定的原因与环境,因为万科也是由“多元化战略”转换成如今的“专业化战略”经营。
    
    这似乎看上去没有规律可寻,戴欣明认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没有追求的战略,只有最合适的战略。就像万科,在战略上经历了反反复复走到了今天,过了无数的“桥”。
    
    如果从什么样的企业适合进行多元化经营来说,刻意的追求往往适得其反。
    
    ■“适度多元化战略”正成为企业行进中的“高速列车”
    
    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踌躇于怎样选择合适的行业、领域时,笔者认为最好是产业链的延伸,例如:华润的“幸福里”、科技园公司的“科技园·金融基地”无不是适度的多元化让项目得到快速的品牌建立,还获得了应有的价值,也就是不要跨度过大,虽然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但是房企本身不是“类金融”企业。
    
    对于像中化集团、中电集团这样的“类金融”集团企业,反而可以加大跨度地投入房地产,或者其它不相关产业,因为他们本身就有资金优势。
    
    对于发展中的房地产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确切地讲要符合产业链延伸的原则。
    
    比如在深圳“华润·万象城”配套开发的“华润幸福里”城市豪宅,价格去到了每平方米4万多,但是发展商选择了30%销售,70%出租,还炙手可热,这对于一般只销售的房企来说华润选择了物业经营。
    
    还有,深圳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一个老牌国企,在科技地产开发领域占有品牌地位,主管中国大陆第一个科技园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但是,这些年类似这样的产业园区很多变相地成为的房地产开发,而科技园公司却反其道行之。其建设了7.7万平方米的金融基地,采取了深圳第一个“只租不售”的商业已经写字楼的经营模式,并且在陆续开发的近70万平方米的金融基地都将采取这样的模式。这也为科技园公司完善主业的多元化经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适度多元化战略”犹如让科技园公司造高速公路上飞奔,正让老国企焕发青春。
    
    ■“适度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中,建立“盈利价值链”是根本
    
    对于成长中的企业,“盈利价值链”是多元化战略的根本,是“适度多元化战略”操作核心。
    
    “科技园公司”作为负责园区高科技产业投资的集团公司,在10多年间,先后投资、孵化近六十家科技型企业,同时开发写字楼、住宅(科苑学里等),都以销售为主。但从金融基地的项目运营上突破了原有模式,采用“只租不售”,形成“适度多元化战略”经营:这种多元化经营其实可以看成是原有“产业链”、“盈利价值链”的延伸。
    
    这种延伸与原有的业务有相关性大,跨度比较小的特点,可以称为适度的多元化,也是相关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非天上掉馅饼,有时是高速路上的障碍物
    
    1、不可因地产的短期暴利驱使而选择多元化.
    
    无论从那个角度看,房地产存在暴利,不管这个暴利是否合理,进入房地产领域很容易实现资本的快速积累,往往因为如此,开发商就会忘乎所以,赚钱后投资一些不相关的行业,导致对行业的了解主观臆断,认为是机遇,其实是陷阱,同时,因为行业跨度大,人员,组织结构,营销模式等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使企业疲于一些非相关的经营事物上,吞噬现有业务利润。
    
    2、以多元化打通“产业链”、往往是加大行业跨度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的:“一个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范围越广,协调活动和可能造成的决策延误越多。”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开发成本等等的各项成本,对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最不适合跨入不相关的多元化经营中,其结果是主业还没有站稳;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加大了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分散了企业的资金和精力,甚至影响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
    
    3、多元化战略不能忽视主业,应该对主业有利
    
    多元化战略不应该是盲目的,应对自己的业务有所补充,而不是分散经营精力,造成人员、资金的浪费。
    
    有些房地产企业往往是过渡地投入实体产业开发,进入完全不相关的产业,不知深浅,最后不能自拔,比如“开发商养猪”事件,如今多是欲哭无泪。
    
    ■“适度多元化”其实是一种文化理念,中庸之道的现代诠释
    
    只有进入相关领域,文化才能传承,开发房地产与养猪所涉及的文化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
    
    其实,适度多元化是一种文化理念,中庸之道的现代诠释。
    
    例如:“深圳科技园·金融基地”在文化上倡导适度创新,正像科技园公司副总经理康勇所讲:“创新的金融基地本身就是创新。”从运营上看,这种创新原则是适度创新,把原有业务升级,紧紧围绕企业原来的科技孵化器等相关产业进行延伸,从引进、孵化科技企业,到为这些科技企业提供金融后台服务的转变,从服务到服务加运营,在到倡导科技、绿色、人文的运营思路。所以项目一面世就引起关注;因为“科技园·金融基地”的存在,深圳“南硅谷”跃升为“金硅谷”、“深圳硅谷”。
    
    从上面中化集团、中电集团的地产布局可以看成是“资源经济”的落地生根,与科技园公司正好相反,选择了另一个极端,在竞争激烈的时期,对于其资金的运用,品牌的提升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起到良好的作用,但这绝非大多数企业能够实施的战略。
    
    中小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的战略过程中,往往存在两张模式,“企业式多元化”和“个人式多元化”。前者是股东、多企业,比如上市公司,大型的国企;后者是老板为中心,多是民营企业。无论那种都应该在适度多元化上下功夫,伴随而来的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量力而行,“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的体现。
    
    企业发展戒一夜暴富的想法,应多给本业以足够的关注,其次再考虑多元化经营战略
    
  
  




上一篇:想去澳大利亚打工,请各位给点建议_澳大利亚_澳洲论坛
下一篇:深圳市金融办为何撬动区域山头?_澳大利亚_澳洲论坛

6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11164
发表于 2015-7-18 05: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过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11184
发表于 2015-10-22 02: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帮你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