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澳洲ABC

搜索
查看: 1416|回复: 6

印度札记(转)

[复制链接]

65

主题

2708

帖子

5779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5779
发表于 2014-6-29 08: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度札记之一
印度的“自由民主”政治萧默前记:1993年,我曾应印度外交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ICCR)之邀赴印作建筑历史考察,多年来,又零星读到一些有关印度的文章,认识更加广泛了。专业方面的收获,笔者在三联已出版了《天竺建筑行纪》,而对于在印的生动见闻,却很少与朋友共享,不免信笔由之,以当时的录音日记为基础写了下来,似亦可聊供网友谈助。可以说,以国家之大,人口之众,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应算得上与中国最具有共通性与可比性的国家,印度的命运,与中国的前途也可能更多着一重参考价值,写出这些,大概还是有些意义的。这组札记共四篇,从印度的“自由民主”政治、印度的“社会主义”经济、印度的贫困、印度的民族与宗教等方面略加整理缀成。 抵达新德里英迪拉国际机场已过了当地时间零时,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派了两位两位人员在通宵等待。一个小伙子名叫辛格(印度名叫辛格的特多,其实只是姓),黑黑的,瘦瘦的,个子不大,戴幅眼镜,是尼赫鲁大学的硕士生,曾经在复旦大学学过两年中文,将全程陪同我的考察兼任翻译。辛格来自东部农村,工作起来很认真,有时甚至还有点古板,但对我的帮助很大。另一位是 ICCR 接待员,名叫阿绍克(Ashock)。后来知道,“阿绍克”原来就是印度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公元前三世纪第一个统一了印度北方赫赫有名的阿育王的名字。他们把我送到十几公里外的城里,被安排住在印度国际中心,是接待所有来印的官方邀请来的外国客人的地方。这是一幢新建筑,园林化的环境,还不错,但没有热水,只喝生水。离北京前有人建议我准备一个电热杯,但来不及了,现在看来只好喝几个星期的生水了。
但总体来说新德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如中国,从人们的衣着、建筑、环境和车辆情况看来都是这样。比起中国来差距还不小。
白天,辛格来了,说先去 ICCR 总部,受到主任接待。看他吸烟,我递给他一枝双喜牌的,我说“双喜”(double happiness)的意思就是你们幸福我们也幸福。他搓着双手连说谢谢,捏着烟在鼻子底下闻了又闻。他们已经准备了一个日程表,我原来初定想去的地方基本都有了,只是安排的会见多了一点。我的重点是考察,他们似乎很看重会见,也只能客随主便了。
在新德里只考察了两天,说是回来以后继续考察,就南下到阿格拉和博帕尔。在博帕尔,一天晚上,辛格告诉我说,明天全市可能会有罢工,是人民党组织的。如果罢工的话,对我们的城外考察可能会有影响,




上一篇:皖南旧韵(圖文)
下一篇:『咪咪流浪笔记之一』------从新南威尔士去到塔斯马尼亚的三千里江山(全文完,谢...

65

主题

2708

帖子

5779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5779
发表于 2014-6-29 08: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札记之二  
印度的“社会主义”经济萧默上文已经提到,在印度新德里、博帕尔和孟买,我都遇到过工人的游行示威,有的打着红旗,有的打镰刀斧头旗,或大标语的后面画着镰刀斧头图案,说明这些活动即使不一定是共产党主要组织的,至少也是参加者。
这些示威的主要诉求是“反对改革开放”,重点在抗议“减员增效”和拍卖国企。
那还是1993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进行了十几年,正方兴未艾,受到大多数人民拥护,印度的改革开放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由心志不凡的拉吉夫甘地发起的,比中国整整晚了10年,才刚刚起步,却为什么受到那么广泛的工人反对呢?我对此不甚了解,便请教辛格先生,他举起一只啤酒杯,说:比如这只酒杯,在新德里卖这个价,在孟买也是这个价,加尔各答也是,我们的经济制度就是这样,叫计划经济,不搞市场调节,一切都捆得死死的。我们还搞贸易保护,你看我们街上跑着的小车,全是国产的老爷车,技术落后,自己没有能力改造,但就是不吸引外资,我们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的问题几乎和你们中国一模一样,所以才需要改革开放。我插话说,到底你们搞的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按你那么说,岂不和我们一样,都是“大锅饭社会主义”吗?辛格说但印度在政治上搞的可是自由民主,当改革开放触犯了工人利益时,工人和代表工人利益的共产党当然就要起来反对了。我们是两种制度都搞,却集中了两种制度的所有缺点。针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他不无羡慕地说,其实你们也是两种都搞,却与印度正好相反,政治上是“社会主义”,一个党说了算,没人反对,行动很快;经济上是“资本主义”,市场调节为主。你们把两种制度的优点都学到手了。
在当时中国的矛盾还没有充分显示的情况下,我觉得他说得还很有点道理,开始关注起这个问题来。
1947 年印度独立,面临着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路径选择问题。国父圣雄甘地的社会理想相当浪漫而保守,对建立工业化现代社会没有多少想头,也不感兴趣,迷恋耕织立国。但他的学生尼赫鲁却别有眼光,向往于建立工业化现代社会,甘地天生的宽容性格对他也不加反对。摆在尼赫鲁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以铁腕闻名的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实行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一是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
自1924年列宁去世,结束了国家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苏联便走上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之路。当时的苏联十分落后,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708

帖子

5779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5779
发表于 2014-6-29 09: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札记之三               
            印度的贫困萧默到了以后我才知道,总称新德里(New Delhi)的印度首都原来分成两大区,北部是老区,严格地说,“新德里”只指南部的新区。ICCR 总部就在新区,使馆区离这里不太远,涉外机构几乎都在附近。街道安静,建筑密度很低,也不高大,大多只是两三层,院墙也很低,不到一人高。绿化很好,草地和绿树很多。后来到了中央邦首府博帕尔(Popal),也分成南北两区,中间有一条狭长的湖把城市隔开。北半是旧城,较大,建筑密集;南部新城建筑较疏,空地和绿地很多,房屋质量也好。我们就下榻于南区湖边的一座高级宾馆湖滨饭店。自然,这种两区式的城市,贫富对比就更加鲜明了。富人都住在新区,有许多带车库的两三层独立别墅式小楼。
我到过孟买两次,第一次是晚间,从飞机上甚至在城里都没有察觉到什么,只见大街两旁全是高楼大厦;第二次是白天,从飞机上鸟瞰,只见全城大街两边的高楼都围成为一个个格子,高楼后面都是又低又挤的棚户。我始终没有机会进到棚户区里面看看,从别的资料,才知道那都是用洋铁皮、水泥波形大板甚至塑料布、塑料薄膜搭成的。墙也是这样,拥挤至极,公共设施极差,挤住着从农村流落到城市的成百万户赤贫的农民工。在上世纪 50年代初印度优秀电影《两亩地》尤其是最近的《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中有真实的表现。
据2005年亚洲开发银行估算,按人均1天消费1美元的联合国确定的最低标准,2003年,中国贫困人口总数大约1.73亿,占中国总人口13亿的13%;印度3.27亿、占印度总人口10.4亿的31%。报告提到,亚太地区最近几年取得的减贫成就主要是由于中国贫困率的大幅下降所致。当然,中国的脱贫任务仍然很艰巨,越接近完全脱贫难度也越大,但印度的任务更大。
印度的乞丐极多,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每当红灯亮起汽车停驶之时,车窗外面,立即会有许多乞丐出现,主要是儿童,有的女童怀里抱着婴儿,有的背着,伸手乞讨。所以我每次出行,总是要带上一些零钱,以摆脱困境。但只要给了一个,围上来的肯定更多。在印度的丐帮中,还横行黑帮势力。
我考察的对象主要是古代建筑,与旅游景点恰恰吻合。在这些地方经常会遇到有人给你强行“服务”的情况,索取收费,应该算作是准乞丐。比如在泰姬陵,当我拿出相机正要拍照,便有一位正在打扫卫生的“老人”(印度人蓄胡者多,中年人以上显得似乎比实际的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708

帖子

5779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5779
发表于 2014-6-29 10: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札记之四
印度的民族与宗教萧默通常的印象是,典型的印度人皮肤较黑,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眼珠和头发都是黑的,挺拔的鼻梁,较宽的鼻翼。但我在印度却也见到过不少金发碧眼肤色较白几乎与欧洲人一样的白种人,北印度更多,也有与中国人几乎分不出来的黄种人,还有少数皮肤更加黝黑接近黑人的印度人,南方更多。我问过辛格先生,他说印度素有世界人种博物馆之称,他还说,在印度的一些小岛上还有一些纯粹的黑人(尼格罗人),过着原始生活,拒绝外人登岛,发生灾害时,政府只能给他们空投粮食和药品救济。印度毕集了世界三大人种,细分起来,主要有印度斯坦族、泰鲁固族、孟加拉族、马拉地族、泰米尔族……总数超过百种。
印度最早的土著被称为达罗毗茶人,相信其远源可能与尼格罗—澳大利亚土著有关。印度半岛北面有喜马拉雅山绵延不断,东北也是山,维持了与北方和东北中国和缅甸的长期和平,但通过西北兴都库什山的几个山口,印度与中亚和两河流域早就有了往来,此后,来自西北的蛮族多次从这些山口侵入印度,增加了印度的民族成份。
印度的远古文化在上世纪30年代初才被发现和研究,称印度河文化(遗址分布在今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约存于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是由印度原始土著达罗毗荼人创造的。大约公元前1500年,来自里海和俄罗斯南部大平原的游牧民族白种雅利安人从西北方向侵入。他们向东向南扩张,发展出恒河文明,自己也成了印度人,并部分地与土著融合,将土著由印度河驱赶至恒河,或更向南驱逐,成了现居南印度的主要人种泰米尔族的先祖。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 到公元前6世纪,在恒河流域建起了以摩揭陀国为中心的一批城邦国家。以后,印度河流域又遭到同样来自西北也同样属于雅利安人种的波斯帝国入侵,公元前4世纪后期又一度被来自希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王征服。同时,在北印度建立了古代印度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以后,又有来自阿富汗北部的大夏人(大月氏)的入侵。 12、13世纪之交,仍然来自西北,与多神教的印度传统宗教完全不同的伊斯兰教侵入印度,入侵者多是波斯人和突厥人。1526年,蒙古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突厥人巴卑尔在北印度建立莫卧尔帝国,一直到1857年英国人统治印度以前,330余年间,莫卧尔帝国统治了北印度和中印度大部分地区。
历史上印度只在三个王朝即孔雀(元前317—元前180年)、笈多(约320—540年)、莫卧尔王朝(1526~1857)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71

帖子

7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07
发表于 2014-6-29 11: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叔是你的马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10823
发表于 2014-12-9 12: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10527
发表于 2014-12-15 1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 学习了 确实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