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澳洲ABC

搜索
查看: 1545|回复: 10

[其他] 请问各位做经济研究方面的大侠

[复制链接]

18

主题

144

帖子

364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364
发表于 2014-8-9 07: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日本八十年代中后期和九十年代后经济的发展感兴趣,请问大家或者大家身边有没有认识的做这一方面研究的朋友。
自己最近看过几篇Japanese Asset Price Bubble的文章,包括简介的,整个过程和原因后果,和政策原因的。现在比较想了解的两个方向是:
1. 日本在资产泡沫顶峰时期企业和个人都有大量的投资外国的资产,包括不动产和公司股票等,这些投资在在之后这一二十年如何了?自己知道的比如最有名的洛克菲勒中心,之后卖回给美国公司了,再比如哥伦比亚影视公司等。那么对于小型的投资呢?比如房地产,这些投资之后如何呢?感觉现在国内的现状有往这方面发展的可能性,想预先了解一下这种投资是否可行。比如现在经常会看到一套北京的房子可以买好几套美国的房产,那么从经济回报率高的角度来讲,在泡沫相对高些的地方套现买泡沫相对低些的地方(这几年美国的房地产挤掉了一些),是很好的。日本当年也应该经历过这个阶段。那么这种投资最后获益了吗?还是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如短期或者长期的政策性的,使这些不那么容易实施呢?
2. 从2008年开始,各个国家可以使用很多很多的刺激政策使经济慢慢的度过了最坏的阶段,QE1,QE2,QE3...那么当年日本经济也尝试了,可是很快的就没有继续刺激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者?而九十年代初,经济崩溃的前兆的时候,泡沫和刺激很快的引起了通货膨胀,而之后的货币紧缩却根本无法抑制通货膨胀,所以央行不得不继续的提高利率。这种现状在澳洲好像不存在,澳洲的泡沫和刺激无法推高通货膨胀,那么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
我会继续查一些论文和资料,也希望有朋友一起交流。




上一篇:大学毕业在澳洲找工作还是回国找工作
下一篇:请问有人读过certificate III in pathology吗?

3

主题

76

帖子

211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211
发表于 2014-8-10 00: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yuanx 于 2014-8-10 00:24 编辑
澳洲一直都在通货膨胀,超市里的商品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涨价
买东西留意价格的人应该都有体会,大约10%左右,比如去年以前 $3 的东西,现在 $3.2 到 $3.3 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3

帖子

344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344
发表于 2014-8-10 00: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ayuanx 发表于 2014-8-10 00:22

澳洲一直都在通货膨胀,超市里的商品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涨价
买东西留意价格的人应该都有体会,大约10%左右 ...

这些都给汽车和电子产品抵消了。另,记得大概2000年左右,各国计算通货膨胀的方式有改变,但最大的原因是:中国的廉价商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6

帖子

211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211
发表于 2014-8-10 00: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yuanx 于 2014-8-10 00:42 编辑

deen 发表于 2014-8-10 00:33

这些都给汽车和电子产品抵消了。另,记得大概2000年左右,各国计算通货膨胀的方式有改变,但最大的原因是 ...

电子产品是例外,在任何国家任何年代,都是不断跌价的;导致包含电子器件较多的商品,比如你说的汽车,都间接地得到了这个好处
代价就是电子产业的飞速更新和淘汰。
相反其他产业,钢铁、化工、玻璃、纺织、木制品、皮革等等,20年30年可能都没有太大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14-8-10 01: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问题,提供一些个人看法,聊作参考:
1  日本经济其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原因有二:
   其一,战后日本的工业基础还在,恢复不难,期间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为日本提供了发展机遇加上冷战的需要,美国扶持日本并将日本完全纳入美国体系使日本获得了发展经济所需的资源和市场。日本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两头在外”,即资源和市场,两者缺一不可。至80年代末,日本经济得益于美国体系并在美国的保护下发展到一个顶峰。但正是这个顶峰让日本表现出了“民族主义”迅速上升,这样它必然引起美国的警惕,90年美国迫使日本签定著名的“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日本产品的出口成本大幅提升,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出口市场被制约,日本经济由此一蹶不振,走入漫长的萧条期。但是请注意,日本在此后的经济萧条主要体现为通缩。
   你提到的日本在80年代中后期大量买入外国资产,其实大部分还在日本手中,比如澳洲两拓日本都持有大量股权,再比如,日本在世界各地投资的工厂等等。但这与你说的买入房产却不是一个概念。日本民族本质上非常保守,一般国民投资比较单一,就是购买日本自身的国债,这个比例奇高。所以,即使08年世界金融危机到来,日本也没能及时利用这个机遇,而是到安倍上台才开始大量注入流动性实在是错失了最好时机。因此,我不看好安倍经济学。
    对于房地产投资,首先如果作为个人投资而讲究多少收益者,其实与你所提问题关系不大。但略谈我的看法:以澳洲为列,国人买入澳洲地产伴随着移民需要或有移民倾向。而日本移民者不多,动机上看没有可比性。澳洲目前房价在国人看来还是便宜,主要是相对于国内房价。但这种相对的看法是片面的,我不看好澳洲房价会继续走高,相反,现阶段可能就是个冲顶的过程,且,冲顶极可能很快就要结束。所以,投资性购入需要谨慎。
(很晚了,暂时就这些,不好意思,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44

帖子

364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364
发表于 2014-8-10 10: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雨露 发表于 2014-8-10 01:52

很好的问题,提供一些个人看法,聊作参考:
1  日本经济其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原因有二:

非常感谢你的分享,你说的日本当时以国家和公司名义购买的投资的矿产和公司股权等,现在的收益都是非常的大的。主要是国家和公司购买的比较能够撑得住,特别是之后整个国际化进程,很多日本公司都是在扩张,所以这些资产都能保持拿在手里面。中间一段时间,比如九十年代中后的这一轮矿产热之前,其实当时是很困难的时期的,毕竟日本八十年代买的价格也算是当时的新高了,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开始才有收益。
之前没怎么想到日本投资者的习惯,谢谢你的提醒。印象中(没有得到过其他学术上数据的求证)很多日本投资者如你所说,大部分投资在了日本国债上。另一方面也有投资在投资海外的基金上,应该有少许的投资到外国股票和房产上的。而在就是年代初中,在新经济开始之前,环境都是很不好的,澳洲也是,那么这些资金在当时撑过了当时的困难时期了吗?很多此类的海外投资资金最后在一段时间后,都是慢慢的坚持不住,回收回日本再投资回国债上的,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因为如果以现在的结果看,如果坚持住,那么收益是非常大的。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日本在泡沫破了以后曾经尝试通过提供流动性刺激经济的,但切切当时国际上正在通缩而且还没有相关的刺激,所以最后撑不起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44

帖子

364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364
发表于 2014-8-10 10: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Wiki关于Japanese Asset Price Bubble的链接:http://en.wikipedia.org/wiki/Jap ... bubble#Stock_Prices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64.99 KB)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101.67 K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3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
发表于 2014-8-10 10: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澳洲的房产最大不同,就是移民政策的配合,如果看看今后20年的移民规划,这个房价上涨率就有了显著的支撑,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经济下行,人民会把原因归咎于移民,而不是政策,就怕到时候政府让新移民承担后果,白澳还是有历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14-8-10 11: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加分。
就日本海外投资是否撑过最困难的时期而坚持到现在,我的感觉是总体不乐观的。比如当时日本一些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不少已经将股权出让给中方了,虽然牌子没换,但本质已经发生变化;就产业而言,80年代的日本产商品曾经红极一时,但现在大部分都陨落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和韩国。目前日本的出口支柱大概就剩下汽车和高端电子设备。至于90年代至今蓬勃兴起的新兴产业,日本明显落伍,而韩国则在此一阶段异军突起。。。目前看,日本经济的不振,是系统性的,一方面面对新兴国家产业竞争日本显现出疲态,一方面日本国内集聚的社会矛盾也在不断上升。安倍上位的基础就是人们期望安倍可以带领日本走出这个历时太长的低谷。
经济复苏靠的是产业,产业不行,仅仅通过货币政策刺激一下,充其量只能收到短期效果,无助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澳洲来讲也是这个问题,产业空心化会像散不去的雾霾一样始终困扰着经济发展。又岂是一个房地产繁荣所能掩盖的。移民政策确实刺激了房地产需求,但房地产本身并不能解决澳洲经济的根本需求,当矿业繁荣不再时,服务业又无法弥补矿业的缺损,澳洲怎么办?
陆克文因为征收矿业税开罪矿业利益集团而下台,吉拉德上位即开征碳税,现在阿伯特政府在削减福利甚至不惜涉及医疗和教育。。。这些本质上就一条:财政有问题。缺钱怎么办,无米之炊不好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4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7
发表于 2014-8-10 11: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场协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