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澳洲ABC

搜索
查看: 1553|回复: 13

[其他] 北美论坛的印度人

[复制链接]

4

主题

25

帖子

8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5
发表于 2014-8-22 07: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度人是如何占领硅谷的
印度人占领硅谷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文学城里经常有议题讨论印度人为什么能在It领域超越并压制中国人。每每总有忿忿不平及无奈,并且觉得硅谷的老中码工码农们实在饭桶,居然斗争不过印度人三嫂。事实上呢?真的饭桶吗?我要说,除了俺们真的很饭桶,"三"军也确实狠狡猾。
而今年月,你随意步入一家硅谷的IT公司,如果这家公司规模在10人以上,你至少应该期望看见6个或更多的印度人。而以硅谷的印度码工人口总数而言,再比较印度一国二十年总共能培养的信息技术人材(姑且把信息科学大学以上都算人材),恐怕也绝对没有这个数字。况且印度国内还有大批的外包服务团队。那么硅谷那么多印度的IT精英都怎么来的呢?
其实硅谷印度码工里科班出身的比例不高。很多都不是学计算机的。多数是理工类其它专业参加了JAVA培训后半路出家的,算皇胁军的干活。即使如此还不够数,皇军和伪军到硅谷后把家属也搬运了过来,经过培训和包装纷纷上岗,算是还乡团级武装吧。就这样,这只力量不断阔大地盘壮大领域,拿下硅谷已经势不可挡,扫平美国IT业也将只是时间问题。
印度人最初和中国人一样,靠留学工作途径来到硅谷。曾几何时老中的硅谷先贤纵横捭阖硅谷时分,老印早期精英尚且难望项背。但是老印走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成功改变了硅谷的人口分配,并且拿到了主宰权。现在硅谷的老中码工只能忍气吞声仰人鼻息了。印度人的宁静革命最终成功,有诸多原因。但是其中几条非常关键。
1,印度人给印度人机会。这是公认的。
但是也许大家不明白是怎么样的"给机会"?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只要你是印度人,我就尽量放水,让你进来。俺面试过一些印度人,非常惊诧于他所谓7,8年的从业相关经验几乎等于0。少数被我阻止了,但是多数最终出现在公司里。因为一组里更多的老印认为应该给个机会让他试试。就这样一个菜鸟外行老印三弄五跳的弄不好几年后还当了头呢。相比下,老中对老中则比较迂腐,顾虑重重。曾经看到过一个老中经理发牢骚说"老中卡老中"不是实情,而是有更牛的老中把抱怨者比下去了。这种情况,我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是比较老印这么刷下限起来,老中经理是足够迂腐了。
2, 印度人不给其他足裔机会.
这样说也许太绝对,但是老印经理引领着纯印度团队的现象不算罕见.同样职位,老印对老印的门槛很低,对老中则很高.招人这回事不比考试,很多是主观因素,真正的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就算你觉得自己代码写的很好,人家还可以说你和团队不够化学反应来拒你.总体的说,一个老中要进入老印的团队,大多得归功于所有其他面试的老印太饭桶,至少比他战力得弱两个数量级,
3, 印度人最早破解了微软模式的面试.
说到硅谷的技术面试,不得不提及微软.微软首开先河创造了这种当场写代码的面试方法,至今在硅谷广泛使用,祸害千年.这种面试本身没什么错,但是错在一个公司把它作为唯一的主要的面试方法。这种面试过于模式化,而对应聘人在职业方面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弃如敝履。这给了印度人一个很好的机会。仿如当年老中们刷题破解托福鸡阿姨,老印积累经验建立网站,共享破解信息。经过都攒积累,老印们对这种形式的面试如履平地。微软自傲的高门槛对老印们形同虚设。
4,印度外包产业为大量输送印度码工积累了足够多的人口。
这些人在印度,不管是精英的IIT,还是二,三流甚至不入流,学的工民建,还是给排水,纷纷在印度下水镀金,成为“IT人才”。
5,印度劳务中介和猎头大批量向硅谷输送印度码工。
上述的“IT人才”经过这些公司的包装,3个月的java经验立即成为5年以上印度大型外包服务公司的经验。背景调查完全无法查出真相。中介和猎头利用各种合法和非法签证极尽所能输送印度码工,除了稀有的H1,还有L,O,甚至B1,B2这类不允许打工的签证也被用来临时过渡。
印度人攻陷硅谷的模式并不复杂。
首先印度人里的精英打入微软这样的公司,把经验分享给次之的印度人。次之的随后跟进微软的同一团队,加强印度人的比例和力量。等印度人积累到多数,印度精英就自然被抬升到该团队的经理位置,然后整个团队印度化.
这个过程就好像木马病毒感染系统,一旦木马打入后,就为同伴大开方便之门,然后不合格的老印也有机会进入硅谷各个高大上的公司。一个部门如果几个团队的头都是印度人,那么部门经理就可能落入印度人手中。等几个重要部门印度化后,公司的大权最终为印度人掌握,然后自上而下提拔印度人,最终公司完全印度化。微软就是这样被侵蚀和攻陷的。这也是微软自食其果吧,十数年如一日采用简单的采用单一标准招录人才。只有脑残才这样做。不过现在硅谷的公司采用微软同等方法招聘的是绝大多数。所以也和微软一样,它们也被印度人以同样的方法破解和攻克。
印度人打前锋的背后则是印度流水线化的码工培训和包装,把皇军伪军还乡团源源不断的输入硅谷,以及更大范围的美国IT业,实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和平演变。这完全是一场不流血的战争,或者是社会达尔文的生动实例。而现在,已经有人抱怨一个美国普通高校的计算机科学本科毕业生在硅谷的就业前景远比不上印度加尔各答一个三流社区学院的机械工程类学生来硅谷方便通常。
即使是美国本土培养的人才尚且受到如此排挤,在硅谷的老中军团有能几何?那些毕业于国藤然后进入美国名校最终进入硅谷的老中精英们也许以前还对同胞戒备防范和挑剔,而今也已淹没在班加罗尔的人海里,被窃据高位的老印领导压制的无法施展拳脚,进而连位置也受到印度同级的排挤。说他们饭桶确实有点冤枉,但是他们面对一个同样来自中国的求职者的犹豫,难道又不是自己的报应吗?




上一篇:结伴吉朗学习TAFE
下一篇:悉尼诚招商场售货员!

4

主题

25

帖子

8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5
发表于 2014-8-22 07: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老印,不得不先写他们的团队精神,尤其实在美国的商业领域里,他们内部的精诚的团结,给人们,给对手,给客户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和记忆。他们用看似简单的方法,却是强有力的手段,用锲而不舍,百折不饶的精神,步步为营,逐步扩大,资金台阶比较高的旅馆业被他们占领了,不容易管理的加油站行业,被他们攻下来,快餐业也被他们占据了制高点。另外,高科技的外包也有了他们的份额,仗着语言的优势,远程的技术支持也被他们几乎垄断了,还有数不胜数的服务业也被他们占据了,时光荏苒,没有多少年的时间过去了,印度人凭着他们的努力。现在,在本来是美国商业文化代表作的连锁经营的领域里,印度人来了,而且不声不响的挤出来了一片天地,让所有的人不得小视。
不断取得成功的印度人,他们带着用辛勤的汗水赚来的钱,不断的攻城掠地,买豪宅,建大屋,上常春藤,进华尔街,建商业中心,建医院,搞投资,一个个带着印度口音英语的精英们不时在公众眼前出现着,晃动着。
在美国的旅馆业里,普通的旅馆已经被印度人几乎垄断了。十年前,在和朋友一起买旅馆的过程中,深深地体验和经历了印度人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们要买旅馆,想方设法的能买到最低价,价格是砍了又砍。他们要卖旅馆。卖得是几乎最高价,价格是一分一厘也不让。尽管你有足够的理由和耐心也说服不了他们。如果有谁想说服印度人让价。还是放弃这种想法。因为,这基本是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如果是印度人来买东西 ,那么,无论大到旅馆 ,房地产,汽车,电脑。还是小到工具,饭菜,日常用品。 不管怎样,他得不到他想要得降价额度。那决不罢休,在这方面,他们体现出来得百折不饶,契而不舍。在让你不得不令痛心疾首的同时,还要你佩服。
在印度人的社区里。他们重视教育,崇尚实际。没有中国人的那种到处弥漫的假,大,空。他们做事情用心,用脑。而且是想了就去做。虽然有时也有些神侃和有些空谈。但在这一点上。比华人强。
印度人在做事方面 ,讲团结,经常的看到一种现象。就是几个人合作,共同买下一家旅馆。然后不断的发展和滚动。过不了几年 ,几个合伙人就先后分别成了拥有一家和几家旅馆的主人了。在这一点上非常的像犹太人。而华人在合作的这方面。和印度人比。就差的太远了。
老印的长项是他们的耐力和看起来的平静。一般的旅馆前台要有三个人轮流值班,每人八小时,三班倒。可在老印拥有的旅馆里,他们常常是老印一个人就可以了,他们经常性的做法是:吃在旅馆,住在旅馆,一个人24小时的值班。
他们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另外。老印心计较深。小花样极多,看似很平和。但一旦涉及到微小的利益,就会用尽几乎其全力来和对手争夺。不要看他们好像很平和,可熟悉后,他们非常的善言。把白色说成黑色毫无顾忌而且还会极力的强调,那种气势好像是要你非信不可,不达目的不罢休,常常让人苦笑不得。
从事科技的老印的工程师们。有点子,少实施。善说不善做。理论水平超一流。实际操作几近末流。
在受教育的印度群体中。平均智商的人占着绝大多数,他们有些和华裔相近的地方。善于死记硬背,而不长于综合分析和推理。所以 ,他们 的医生占了绝对的比例,也许他们认为一般的普通医生的专业不需要那么高的智商条件。
还有,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般般。所以,印度裔的好律师屈指可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文化和电影。尤其是电影,几乎成了他们民族的热点。尽管他们拍的电影几乎千篇一律。那些八股式的程式不断的反复的运用,屡见不鲜。却还是有着广阔的市场和观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5

帖子

8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5
发表于 2014-8-22 07: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ZT
中国人, 印度人
我是做IT的,做IT就离不开印度人。 我对印度人的态度也一直变化。从厌恶,到无奈,再到反思。
1. 初步认识--印度人撒谎, take别人的credit。这段儿时间,对所有印度人都是避而远之。由于不想和team中印度人共事,和公司中印度人越来越多的原因, 我开始寻求新的公司。
2. 无奈-- 寻找工作以及招人的过程让我认识到印度人的强大。 起初,我的目标是找一个没有印度人的team, 但马上发现, 这个想法是幼稚的。无论我申请哪一家,interview我的人里,一定有印度人。我们team招人时, 收到简历,我首先看名字。我多么希望看到中国同胞或美国人的简历, 可看到的是前赴后继的印度名字。刚开始,interview印度人时,我一定想尽各种部分枪毙, 可前面的同志牺牲了, 后面的战友又冲上来了。你不找印度人还能找谁?在IT行业,找一片没有印度人的净土,似乎是不可能的。
3. 反思-- 无奈之后, 不得不接受印度人。我跳到一家我以为印度人很少, 但其实居多的公司。 interview我的还是一个印度人。来了之后, 由于只认识他一个人, 我就开始和他还有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吃午餐。和他们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 加上和中国同事的比较, 我不得不反思:
3.1 老大--他的小伙伴们对他的尊敬和他对小伙伴们的照顾, 我只在港片里见过。
3.2 共享--不但信息共享, 今天开会,我老板说了什么,你老板说了什么, 而且食物共享, 吃之前, 每人都从自己饭盒拿一些出来, 供别人享用。我相信这种练习培养了他们共享的习惯。
3.3 抱群 -- 印度人很多, 他们吃饭分不同的群,似乎之间并不来往,但如果在同一个project里,印度人之间绝对互相照应。email里有一个印度同志, 只要他/她觉得有用,很快,别的也就都在email list里了。虽然,我和他们一起吃饭, 但并不属于群里的, 他们总是有意无意把我屏蔽掉。
3.4 在公司里混, 其实就是对资源的占用和话语权。 你有了信息和资源, 你说话就有人听。有了话语权, 你就是老大。印度人对信息的共享, 使得他们能以一个群体凸显出来。在会上, 他们又互相帮衬, 使得一些低手也敢关公面前耍大刀, 胡你一把。
3.5  比较中国人, 每个人都是能工巧匠, 但缺乏帮补。 就像每个人都在建造一座座孤岛,每个人 都觉的自己牛, 自己的岛建得比别人的大。 互相保密, 光害怕别人比自己建得更大。印度人就像海水, 以一个群体的力量, 传递着信息,告诉外界, 这里有一座岛,有多大。岛屿如果不能联接成陆地,就只能成为默默无闻的小岛,依靠别人传递信息。 当某一个岛屿被辛辛苦苦建造得一定规模的时候,海水们蜂拥而至,以为自己是岛主的建造者,才发现, 其实自己就是一干活的。
3.6 相比而言,我们有英语的劣势, 但有一件事,你知道,别人不知道, 英语就不是问题了。在这件事上, 你就有发言权了。
我们更像默默的耕耘者,他们更像信息的拥有者和传播者。中国人让我们团结一致, 从最简单的做起--互相分享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24

帖子

364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364
发表于 2014-8-22 07: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2

帖子

256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256
发表于 2014-8-22 09: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老的文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08

帖子

499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499
发表于 2014-8-22 09: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承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35

帖子

1477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1477
发表于 2014-8-22 09: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足裔”?
是澳洲后裔的意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14-8-22 09: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To be honest, top companies here do not have a lot Indians.  Jews and whites still rule even in the field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4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5
发表于 2014-8-22 09: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深刻,是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14-8-22 09: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人更抱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