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域外风情、国外精彩生活尽在 澳洲海外 Abroad.tianya.cn
难忘的300天——我在澳洲建房、装修的历程——
澳洲,有我们不解的情缘,因为在那里有我的孩子们;
澳洲,有难以忘却的记忆,因为我们做了付出和奉献;
澳洲,我们共同老骥伏枥,实现了我们的价值和梦想。
我和老伴不是建筑开发商,也不是建筑系毕业,生历中没有学过装潢设计,更没有学过建筑、建房和装修。然而,三个原因促使我们在澳洲建房和装修:一是为了孩子,这是父母的天性;二是投资增值,这是凡人的欲望;三是老骥伏枥,算是生命延长的本能,所以吧...
2010年的4月,是我和老伴退休后赴澳洲探亲签证时间最长的一次。时值澳洲的房价仍然在上涨,尤其是墨尔本长势不减,引起我心头
阵阵骚动。据澳洲有关房地产专家和经济学家估计,墨尔本的房地产每年会以3%--7%的速度增值,如此下去,再过几年或十几年,墨尔本的房
价会涨很多很多,机会不容错过,为什么不帮助孩子们再搞一套房子呢,趁着我们还能干得动。
到墨尔本后即与女儿和女婿谈了我的想法,商量(其实是带有一定倾向的意思)可不可以再买一处地大一点的旧房子,装修后自住,这样既可以改善居住条件,老人也可在后院养养花种种菜,又可以将原来住房租出去作投资,等待升值。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设想,但是女儿和老伴极力反对(他们不同意倒不是因为贷款和还利息问题,而是考虑老爸老妈的身体能不能吃得消),女婿倒是模棱两可,不说不行,也不说行,因为我和老伴以及女儿是两种意见,当然女婿不好中间表态。我心已定,因为机不可失,动手越晚损失越大,在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服下,女婿终于站到我一边,老伴和女儿最后也同意了,于是,我们一家人进入了看房选房的阶段。
在澳洲看房、选房、买房是很累的,首先要有心理房价定位,也就是说准备买多少钱的房子;之后要有一个大概的位置选择,比如选择在什么区(在澳洲房子处于哪个区是很重要的,会直接涉及的房子的升值问题);要不要离学校近一些;距离火车站有多远;家旁边有没有汽车站和超市等等,之后就是要在电脑中查找你认为可以的房源了。在澳洲,几乎每个星期都都有拍卖(auction)和商量价钱(for sale)买的房子,只要你愿意去跑去看。
我们的备选区有两三个,均属于中等偏下,距离市中心大概有20公里左右,相当于北京的三四环路,这样房价不会高(我们的心理价位是低于50万澳币);最好离学校近一些,以后招个学生住方便;能离火车站和快速路近为更好,出行方便,当然离房子不远就有公共汽车是最好的,因为不开车的时候出行也方便...,人往往就是这样,预案和设想都是很好的,但能不能实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段时间里,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都是全家出动,像赶集一样,两天里要看十几处拍卖、或商量买卖的房子,能看的尽量都看,很怕好的、理想中的、便宜的房子了露掉。然而,每次看完房都感触颇深,难怪墨尔本的房价飞涨,那些中国年轻的小屁孩,看中的房子不问价,只求结果,如同就家存金山,拍卖中只要有人举手他就加钱,四五万澳元不在话下,直到最后竞拍到手,说他们是墨尔本房价飞涨的推手一点也不为过。
一个多月下来,房价还在继续攀升,很多拍卖场面如火如荼,最后花落基本以华人居多,看那些华人竞拍者如同家里有印钞机,不经意的一举手就是五六万的送给澳人,看得我们没钱人目瞪口呆,有人说他们是富二代、有人说他们是贪官子女....,澳人不管你是什么,只要给钱就行,一个底价80多万的房子,被华人竞拍手抬高到100多万(澳元),拿到手之后澳人向他献鲜花和香槟酒,这成了一大新闻笑料,不知是房子买得物有所值,还是澳人觉得房子卖的意料之外。像我们这样的要钱没钱,只求在众多的拍卖场和能捡到便宜房子的,真是如同大海捞针,希望渺茫了,因为连举手的机会都没有,那时才知道什么叫“手中有粮心不慌”。
房价在涨,买房的人也在增加,房价、买房人如同水涨船高一样,我们没有任何机会和结果,一次次的看房,一次次的受到不同打击和刺激,让人心里凉凉的,看房看的已经身心疲惫了,于是一致同意休息一周,总结总结。
不用恨咱们钱少,也不用抱怨咱们过来的晚,不用着急,机会总是会有的,女婿见我很沮丧,一边劝慰着我,一边告诉女儿在网上再看看,实在不行条件可以再降低一些。我知道女婿说的这个降低条件,就是距离市中心再远一点,其它条件再放宽一点...,放宽条件,扩大范围虽然不是不可以,但是我有点不甘心,谁不愿意住的房子距离市区近一点,所在的区位好一些呢,女儿也一边劝我一边在网上继续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备选的条件里看到一个底价51----55万澳元的房子(虽然房价高了一点,但是还能接受),好像符合我们选择房子的条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已经在网上挂了两个多月了没有卖出去。
|
上一篇:“电工” – 不同的出路,不同的人生下一篇:南澳州政府担保职业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