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我们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投资创业
留学移民
搜索
门户
房产
服务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宠物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市场
招聘
移民
投资
服务
生活服务
相亲交友
跳蚤市场
本地商家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生活资讯
›
每日资讯
›
帖子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10
|
回复:
0
FT:中美会晤是展示给各自国内和国际社会看的(图 )
[复制链接]
澳洲edu
澳洲edu
当前离线
积分
10854
雷达卡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江湖老手
江湖老手, 积分 108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46 积分
江湖老手, 积分 108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46 积分
积分
10854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3-22 16: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文转载自
FT中文网
,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拜登政府就职以来的首次中美高层会晤于中国时间3月19日结束,这成为上周世界舆论聚焦的主要话题。会晤之前,北京外交圈就已经在传关于此次中美高层会晤结果的消息了,会后这些基本都得到了映证。这一切上周都已结束,但有两点值得关注:
其一,这场会晤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两国在展现自己强硬的一面给国内和国际社会看的,这一点显而易见。
其二,在这场会晤后,中美在与双方直接关联的事务上以及一些双方都有实际需要的事务上有可能合作,例如合作抗疫,特别是抗疫背景下与双方人员往来相关的事务,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双方有望合作;但在涉及一系列重大内政和地缘政治问题上,双方几乎不可能取得一致意见,中美关系将持续紧张。
都需展示强硬给国内和世界看
对中美两国来说,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动荡关系后举行此次高层会晤,两国都有向自己国内和世界展现自己强硬一面的强烈需要,其中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各自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一方对另一方国家性质的判断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从美方来说,美国国内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经过特朗普时代的政治洗礼,中下层次的美国民众已经形成共识,认定是中国通过全球化剥夺了美国中下层次人士的工作,并以此使中国的国家实力和财富迅速增长,因此中国是美国的敌人。另一方面,不仅中国的综合国力在迅速上升,当前中国对南海、钓鱼岛以及台湾、香港、新疆、穆斯林和西藏问题的处理也使得美国政界认定:中国是对美国最具潜在威胁的国家,这一点美国两党已经形成一致的判断。拜登政府就任以来,围绕台湾和南海问题采取的几次海空军军事行动,实际上意味着本届美国政府已经接受了特朗普政府和美国政界对中国国家性质的一致判断和政策,只是对中国的处理手法暂时与特朗普政府有所区别而已。
如此,除了华尔街的少数利益集团外,美国民间和政界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对中国的普遍敌意和立场。因此任何一届美国政府,都必须让美国国内民众看到其对中国的强硬,这是国内政治的需要,也是执政党和政府的政治利益所在。正如北京一位东盟外交人士向笔者介绍时说的:“美国就这样了。”在此次中美高层会晤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日、韩的一系列行为,特别是在中美高层会谈前一天,美国制裁包括中国全国人大负责人士在内的一大批中国涉香港问题官员,都表明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已经确定,中美间第二天是否进行高层会晤已经无关紧要了。
对中国来说,国内情况也是如此。和美国国内一样,经过特朗普执政数年,美国不仅在经济上压迫中国,而且在对中国高度敏感的台湾问题上多次挑逗中国神经;对香港、新疆和中国穆斯林问题、南海问题,美国也多次对中国采取制裁和公开批判手段,还切断中美两国人员和文化交流,这一切导致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力量和思潮快速形成,而且还在继续壮大,反美情绪空前高涨。而且,继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发布“更长的电报”的对华方略后,拜登政府在随后发布的一系列对华文件中对之都有所吸收,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更是直接派海空军力量干预。
此外,中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内政治现实在制约着中国对美关系:明年中国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中国已经修改宪法关于国家主席任期只能两届的限制规定,以及中共党内迄今尚无接替中国党、政府和军队领导人的实际情况,本次党代会在政治上就显得高度敏感。
在这种现实环境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很难对咄咄逼人的美国政府做出重大让步,至少不可能公开这样做,否则按照中国的认知,中国国内政治上的不可控因素将难以处理。因此,中国同样必须向国内民众展示中国政府对美国的强势,这同样是中国国内政治的需要。至于中国根据自己国内的实际需要,对相关内外政策做出修改和调整,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上述背景下,布林肯在中美阿拉斯加高层会务中对中国的强势和无礼,必然会受到中国的坚决反击,并一定会让这一反击在中国国内广为人知。而且根据笔者来自北京外交圈的信息:中国官员前往阿拉斯加会晤前,据说已经得到明确指示,对美国的无礼和强势,应予以坚决回击。因此,一切都已准备好了。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在阿拉斯加高层会晤中借助媒体,公开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在面对对方时的强硬,同样是为了给盟友以信心、以及突破自我心理障碍或限制,这同样也是为各自国内政治需要服务的。当前中美关系,实际上已经完全被彼此国内政治所控制。
中美关系必将持续紧张
中美关系上述大的态势,决定了中美关系未来必将持续紧张。除了在双方直接相关、均有实际利益需要的事务上两国可能合作,其他重大地缘政治和内政问题均不会有共同立场和合作,并将持续冲突。如上所述,中美双方可能合作的领域主要局限于国际抗疫,特别是抗疫环境下的双方人员交往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领域。布林肯在19日双方会晤结束后也向记者表示:在气候问题上,中美双方利益相连。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布林肯认为在朝鲜、伊朗和阿富汗议题上中美也有共同利益。理论上讲可能是这样,但中美能否进入实际操作,仍然是个实际的问题,因为双方对这些问题的利益认同不一致。例如伊朗问题,目前伊朗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地之一,中国的行动空间不可能不受到限制。朝鲜问题就更是如此,中国政府清楚地知道朝核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危害,立场上也是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但在当前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中国会否在战略思维上另辟蹊径,主动选择与美国合作推进朝核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仍然并不确定。当然,如果美国主动对朝核问题采取实际的强力行动,则中国也只能选择跟进,而且跟进方向大致也应是半岛的无核化,这是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使然。
就中美未来的持续冲突而言,大致会有两种结果:
一是双方冲突到底,直至一方失败为止。
第二个结果是:双方先冲突,等到双方谁都不能击败对方时,再停手并选择合作,其路径应该是:冲突、妥协、进步。到那时,笔者一再发文主张过的“新G2”格局就会形成,即:中美为双边关系提出新的规范性框架和定性,通过权力的转移和分享,实现利益共享、责任共当;其中责任担当的部分可以是议题,也可以是地区性分片包干;双方事先先划定底线。
实现上述前景的关键是:中美双方对彼此冲突的范围、程度和烈度的控制。
本文转载自
FT中文网
,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专题:中美高层阿拉斯加会晤
进入专题 >>
中美对话开场白“刀光剑影”!美官员控中方哗众取宠,杨洁篪指责美方不尊重外交礼节(视频/图)
187条评论
综合报道
中美会谈激烈交锋惹来两国网民口水战,一张图引爆中国社媒热议 (组图)
178条评论
综合报道
中美阿拉斯加会晤结束,“火爆”会谈背后,或有各自国内政治需求(组图)
101条评论
BBC中文网
关键词:
中美高层阿拉斯加会晤
中美关系
中美博弈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ozabc@mail.com。
相关新闻
联合国谈中美高层阿拉斯加会晤,特别关注两大关键领域(组图)
多维:韩国拒绝拜登抗华联盟 中美博弈的关键砝码(组图)
多维:中美博弈是台半导体业冰山下的危局(组图)
民进党”圭亚那闹剧”的背后 中美博弈处处显迹(组图)
中美博弈深化“太平洋承诺” 台学者:台湾可能受邀参与(组图)
FT:傅高义逝世与中美关系的未来(图)
FT:拜登时代的中美关系展望(图)
中美关系:王毅讲话背后的两国温度差(图)
王毅呼吁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白宫最新回应(组图)
中欧投资协定如何影响中美关系,北京点明关键(组图)
拜登就职在即 王毅再就中美关系走向喊话(图)
多维:拜登应从速重拾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组图)
上一篇:
第三波疫情加速蔓延 欧盟七月份实现群体免疫?(图)
下一篇:
俄罗斯召回驻美大使讨论未来俄美关系(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墨尔本装修服务 专业贴瓷砖 砌砖
Clayton South 招租 4房3卫, 地
中国海运大宗货物到澳洲,加拿大
新西兰的定居后从淘宝买沙发海运
今天才发现实木电视柜必须从佛山
强烈推荐:采购大批量奶茶原料从
海运食品原材料等货物到澳洲,您
餐桌桌椅海运澳洲,双清关到门一
澳大利亚海运双清关到门的靠谱国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电子邮件
wozabc@hotmail.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