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澳洲ABC

搜索
查看: 23|回复: 0

43岁的日本学渣,凭借运气获得了诺奖,却因听不懂英语挂掉了电话(组图)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10854
发表于 2021-5-18 16: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诺贝尔奖创立于1895年,根据瑞典人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奖项,截止到2019年,诺贝尔奖已经颁发过很多次了,有919人,团体有24个。

在这些得了诺贝尔奖的人中,极大多数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硕士和博士都是非常常见的,都是在科研界有些名气的名人。
有时候一个人得了诺贝尔奖是有预兆的,只要是行业顶尖,都有得诺贝尔奖的几率。
但是在2002年,日本有一个人得了诺贝尔奖,周围人都大吃一惊,不敢相信,因为这个日本人处在公司的底层,不是博士更加不是硕士,在科研界,没有人认识他。
当时诺贝尔委员会通知日本科研界的时候,他们竟然找不到这个人。

这个人就是田中耕一,他在一家日本公司上班,岗位是最底层的研究岗位,其貌不扬是十分平凡的一个人。
虽然毕业于东北大学,日本数一数二的大学,但是他毕业了之后就工作了,没有继续进修,连教授都不是,对于其他诺贝尔奖得主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学渣”。
那么他身上到底有什么优点?如此泯然众人矣的田中耕一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奖?

一、田中耕一
田中耕一,1959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
小时候的他十分的平凡,家庭也是很普通。
爸爸是一个木匠,平常会在家里做一些小东西,田中在爸爸的影响下,动手能力很强。田中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同学们一起出去玩的时候,他就在家里做手工。
不过爸妈并没有苛求他做一个外向的孩子,所以田中的童年过得很幸福。到了小学之后,田中接触到了化学,他觉得那些化学试剂之间各种各样的反应十分有趣,再加上他有一个优秀的化学老师,田中慢慢对化学产生了兴趣。

到了高中之后,田中突然开了窍一般,成绩直线上升,并考入了日本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是世界一流的研究型综合大学,在这里,他系统地学习了很多研究型知识。并在此期间,得知了自己真正的身世。
田中小时候,亲生母亲得病死了,小小的他被过继给了叔叔婶婶。
田中刚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十分的震惊,一直以来,他都以为自己是有父母的人。
自从知道自己的母亲是得病死的,田中与叔叔婶婶之间好像有了一层隔膜,他有时候就想如果母亲没有死的话,一切是不是不一样了,他渐渐的对医用测试仪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在大学毕业之后,他并没有继续选择进修,而是直接进入了岛津制作所,从事研究工作。田中很喜欢这份工作,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做了十几年。
日本企业的升职看的并不是能力,而是工作的年限,只有在公司干到一定的年份,就会升职。
田中有好几次升职的机会,能从底层的研究岗位升到高层的管理岗位,并且工资也会变高,但是田中却拒绝了升职加薪的机会,一直呆在底层的研究岗位,这也让他变成了公司的“怪人”。

二、挂掉了诺贝尔奖通知电话
其实田中不但在公司是怪人,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也是怪人。
因为他从小就十分的平凡,没有任何的荣誉,在公司里也没有什么地位,科研界也没有他的位置,他太平凡了。
当得到诺贝尔奖的时候,震惊了周围的所有人。
2002年的某一天,43岁的田中正在实验室当研究,他的电话突然响了,接起来的时候,里面人说着英语,田中听了半天实在是听不懂,于是就给挂了。
结果隔天的时候,就传出来他得了诺贝尔奖的消息,田中这才知道那个电话就是通知他获奖的。

在诺贝尔奖的委员会通知日本教育部田中耕一得奖的时候,教育部的资料中竟没有这个人,田中耕一不在名单中。
教育部的人还是从互联网中查到的,田中耕一大概是日本诺奖获得者中最低调的一位了。
但是自从他得了诺奖之后,他再也低调不起来了。
全日本的人都认识了田中,一时之间,很多的媒体都过来参访他,他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各种奖项向他砸了过来,这一个月得到的奖项比他前辈子得到的都多。

当有记者问道他是怎么获得这个诺贝尔奖的时候,田中说他喜欢研究,经常泡在实验室中,有一次,他的化学试剂加错了,不过他没有倒掉,用着这个试剂继续做实验,就这么误打误撞的分离出了分子量超过1000的化合物。
所以可以说田中得到这个诺奖就是误打误撞,不过严格来说,如果他不喜欢做实验,整天泡在实验室的话,他也不会误打误撞。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三、得了诺奖之后
田中得了诺贝尔奖之后,他的母校东北大学给他颁布了荣誉博士学位,在发表感言的时候,田中十分幽默地说:“当时选择不考研究生,就是因为不想学德语。现在虽然有了这个博士学位,但是大概只能被用来免费乘坐飞机。”

每次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记者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得诺贝尔奖。
而田中的回答也十分的朴素,只有两个字,就是“兴趣”。
只有对研究有兴趣,才能十年如一日地待在实验室中学习研究,才能研究出有用的东西。
相信每一位诺贝尔奖的得主,都是因为感兴趣才得奖。如果不是因为喜欢,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四、总结
田中在日本社会,默默无闻一直处于工作的底层。
曾经有无数次的升职机会摆在他面前,但是他为了能够从事喜欢的研究,拒绝了升职,从未获得了大成就。也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没有离开过实验室,才能得到诺贝尔奖。
从田中的事迹中,我们可以学习很多。

关键词:
诺贝尔奖田中耕一实验室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ozabc@mail.com。
相关新闻
中国首批国家实验室两会曝光 四大实验室对标美国使命有变(组图)
美学者被控隐瞒参与中国千人计划 7名诺贝尔奖得主带头反对
加拿大实验室研究TikTok代码:不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图)
前美CDC主任认为病毒源自武汉实验室,福奇反驳(图)
世卫病毒溯源报告即将公布 实验室泄漏可能性极低(组图)
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实验室泄露并非是阴谋论(组图)
专家组:冠病“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传人(图)
记者卧底拍摄揭露英国检测实验室污染风险(图)
美国情报部门不排除新冠病毒从实验室泄漏的可能(图)
美国发布报告指责中国违约,北京再度点名美军生物实验室(图)
实验室意外泄漏说再起,18名科学家吁深入调查(图)
新冠病毒起源于武汉实验室?汉堡研究报告被指不严谨(组图)




上一篇: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了300年,还是闹着要分家?(组图)
下一篇:美参院投票支持讨论一项科技投资议案,以应对中国竞争(图)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