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我们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投资创业
留学移民
搜索
门户
房产
服务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宠物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市场
招聘
移民
投资
服务
生活服务
相亲交友
跳蚤市场
本地商家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生活资讯
›
每日资讯
›
帖子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14
|
回复:
0
解密通胀谜题系列:关于通胀的两个常见误区(组图)
[复制链接]
澳洲edu
澳洲edu
当前离线
积分
10854
雷达卡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江湖老手
江湖老手, 积分 108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46 积分
江湖老手, 积分 108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46 积分
积分
10854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6-9 16: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文转载自
FT中文网
,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吴偎立、欧阳辉:通胀问题太过复杂,如果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什么是对的,至少要先知道什么是错的,这样才不至于被轻易贩卖“通胀焦虑”。
作者介绍:吴偎立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副教授;欧阳辉系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杰出院长讲席教授。
2021年以来,美国延续超宽松货币财政政策,叠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引发海内外通胀担忧。很多人言之凿凿“通胀必将到来”,称不仅美国如此,中国也将如此。但遍览他们给出的理由,却仍是“货币宽松一定会通胀”“大宗商品暴涨一定会通胀”之类陈辞滥调。一方面,经济的组织和运行方式日新月异,旧的、教科书式的因果关系大都早已过时;另一方面,通胀涉及国内外千万种商品与服务,用单一因素推断实在太过简单武断。通胀问题太过复杂,如果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什么是对的,至少要先知道什么是错的,这样才不至于被轻易贩卖“通胀焦虑”。本文就试图厘清两个最为常见的误区:货币和大宗商品与通胀的关系。
误区一:货币宽松一定会通胀
货币超发导致通胀是最古老的经济学命题了。诺奖得主弗里德曼的名言“通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货币现象” (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传遍世界,好像只需喃喃念出这句话,通胀讨论就可以结束了。这个命题并没错,因为“货币超发”和通胀本就是同义反复。什么叫“超”?导致通胀才叫“超”,二者刻画的原是一码事。但是,在通胀未起之时,如何事前判断“超发”?多高的货币增速才叫“超”?这就需要结合经济增长、信贷、通胀预期等基本面因素来综合判断。同样的货币增速作用于不同的基本面,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通胀结果。大部分人的错误,都在于凭借模糊的印象、武断地判断“超发”。最知名的两次反例要数日本首创QE后仍经历长期通缩,和美国2008年后三轮QE下的低通胀了。
案例1 2000年代的日本
1990年日本股市和地产泡沫破裂,1999年经济陷入通缩,2001年3月份日央行首创“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 QE),即直接购买日本长期国债,购买目标从4.8万亿日元/年一路提高至14.4万亿/年,带动日本基础货币增速一度升至45%。然而日本通胀却持续停留在负值区间,完全没有起色(图1)。这是为什么呢?
图1:日本基础货币增速与通胀率
一是由于日本当次经济衰退的特殊性质。90年代的日本衰退源起于金融危机,股市与房地产泡沫双双破裂,日本企业和居民负债累累,陷入痛苦的“资产负债表衰退”。为避免企业大量破产倒闭的阵痛,日本银行业持续给僵尸企业“输血”,严重拖累产能出清,导致去杠杆过程延续数年,产生两方面恶果。一方面,企业处于历史债务重压之下,投资长期低迷,持续拖累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消化缓慢,放贷能力受损,央行宽松也难以通过银行转化为对实体经济的信贷。用通俗的话说,即使把钱送到企业和银行手里,都只会被用于还债和充实资本,而不会被用于新增需求。更何况日央行是借钱(lend)而不是送钱(pay),借钱是要还的,此时的日本企业和银行对新增债务早已丧失胃口。
二是政策失误。日本央行在泡沫破裂初期出手并不及时,直到1995年才将利率降至0.5%,2001年经济已陷入通缩才祭出QE。而货币政策应对通缩的效力天然不足。通缩时期,经济中性利率(即令经济达到均衡、不冷也不热的利率)往往跌入负值区间,此时即使央行实行零利率,仍然高于中性利率,因而是紧缩性的。既使叠加QE,央行也很难将名义利率压至负值(图2)。此时唯一可行的方法是“直升机撒钱”,即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政府直接印钱发给企业和金融机构,才能帮助它们快速修复资产负债表,令经济走向新生。而日本财政部对于财政扩张犹豫不决,扩张幅度小、且倾向于过早紧缩,即便扩张也很快重回紧缩路线(图3),导致增长和通胀长期低位徘徊。
图2:日本2年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
图3:日本财政余额占GDP比
注:箭头方向代表财政紧缩。
案例2 2008年后的美国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迅速将利率降至零并进行三轮QE,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由2008年的9000多亿美元扩张5倍至2014年的4.5万亿美元,但美国通胀仍萎靡不振(图4),只是没有陷入通缩而已。与当年的日本非常类似,美国通胀低迷同样可以归结为两点:金融危机引发资产负债表衰退,和政策扶持不够。2008年美国房价暴跌,居民资产负债表严重受损,陷入长达十年的去杠杆(图5)。金融机构亦遭重创,虽在美国政府救助下补充了资本金,但也被迫接受严格监管,扩表意愿不足。美联储QE虽带来天量流动性,但银行普遍将它们趴在帐上成为“超额准备金”,并未投入放贷(图6)。换句话说,货币宽松资金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财政政策在2009-2010年扩张之后,在2011年即行退出,继而在2013年造成“财政悬崖”。居民部门失去援助,只好靠自身力量慢慢消化高杠杆,后继复苏进程极为缓慢,且增速一直未能恢复至危机前水平,通胀便也无从谈起。
图4:美国基础货币增速与通胀率
图5:美国居民杠杆率
图6: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与美国银行业超额储备
除了前述美日两国各自的周期性因素外,一些结构性因素如老龄化、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等都是造成其通胀多年低迷的重要原因。老龄化导致需求疲软;全球化本质是正的供给冲击,大量新增廉价劳动力压低工资和物价;技术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和数字技术则大幅提振劳动生产率,使大量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降至极低水平。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不再一一详述。
误区二: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一定会通胀
大宗商品如原油、食品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价格时时可观测,其上涨常常引发通胀担忧。但实际上,此类商品价格波动往往是一过性的。以油价为例,哪怕它今年涨到100美元/桶,只要明年不继续上涨,明年的通胀就是零。在中长期内,多数大宗商品的供需具有弹性,会自行对价格做出反应,因此其涨价通常有顶,“不会涨到天上去”。历史上,它们的价格表现往往呈现均值回归特性,与股票等长期上涨的资产迥然不同。战后唯二的两次大宗商品长牛,一是1970-1980年代,中东战乱频发,叠加货币政策过松导致通胀预期脱锚。二是中国入世后的7年,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源源不断的新增需求。放眼今天,大宗商品供给的稳定性较1970年代显著提高,尤其是能源方面加入了美国页岩油这个“大玩家”,每逢油价太高总会吸引大量新增开采。而大宗商品需求侧,随着中国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增速结构性下降,而全球缺乏需求接棒者。因此,大宗商品市场大概率难以重演当年“长牛”情景。仅在少数金属市场如铜等,供给因其投资周期较长而缺乏弹性,需求又受到绿色投资提振,可能存在相对较长的牛市行情,但其气势也难以与2000年代中国拉动的恢宏牛市相提并论。
如果大宗商品本身的通胀天然具有短期性,那它们会不会通过成本渠道传导到更广泛的终端消费品,导致通胀上升螺旋呢?这里我们引入核心通胀概念,即除去食品和能源外的通胀,又可分为核心商品(goods)和核心服务(services)两部分,前者包括汽车、家具、服装等,后者则包括房租、医疗、教育等。发达经济体通胀的主体是后者,以美国为例,核心服务占到整个核心通胀的3/4。而大宗商品向核心服务传导几乎可忽略不计,仅可通过成本渠道向核心商品传导,且渠道也并不通畅。现代经济供应链高效配置,能源和原材料成本只占最终产品成本的一小部分,中下游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缓冲上游成本的波动,从而平滑终端产品物价。因此,尽管大宗商品价格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变动高度相关(图7),但自1990年代以来,PPI与CPI的相关性已显著降低,无论PPI如何波动,CPI都云淡风轻(图8)。哪怕是2002-2008年商品长牛时代,核心商品物价仍然持续徘徊在零附近。
图7:美国PPI同比与标普高盛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同比(%)
图8:美国消费者核心商品物价同比与PPI同比(%)
综上,货币宽松和大宗商品涨价并不一定带来通胀。但是,当前发达国家不只有货币宽松,还伴随财政大笔“发钱”,已颇具前述“直升机撒钱”的意味。加上全球疫苗正在大面积铺开,各国经济正常化只是时间问题。那么,巨额的财政救助会不会转变为购买力,在久违40年后再度带来全球高通胀呢?我们将在后续解密通胀谜题系列文章中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本文转载自
FT中文网
,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关键词:
美国经济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美元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ozabc@mail.com。
相关新闻
旧金山联储主席:距离收紧货币政策为时过早
澳央行:货币政策支持有必要 低利率存风险
澳洲家庭坐拥高储蓄 央行货币政策关注家庭如何“花钱”
货币政策正常化会否提速?从通胀说起(组图)
央行行长易纲:货币政策有较大调控空间,实现碳中和需巨量投资
美国通货膨胀真的来了 物价飙升前所未有(图)
通货膨胀如期而至,你准备好了吗?
企业税率增减能否改变美国经济增长?(图)
CMC Markets | 美国经济出现加速通胀的信号,这意味着什么?
6个月后消耗殆尽,美国经济将出现一个危险警报(图)
6个月后消耗殆尽 美国经济将出现一个危险警报(组图)
油价要直冲100美元?
上一篇:
纽约市长选情激烈,杨安泽民调落居第二(图)
下一篇:
“公知”参与日本外宣中国舆论哗然,学者:与两国关系紧张有关(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墨尔本装修服务 专业贴瓷砖 砌砖
Clayton South 招租 4房3卫, 地
中国海运大宗货物到澳洲,加拿大
新西兰的定居后从淘宝买沙发海运
今天才发现实木电视柜必须从佛山
强烈推荐:采购大批量奶茶原料从
海运食品原材料等货物到澳洲,您
餐桌桌椅海运澳洲,双清关到门一
澳大利亚海运双清关到门的靠谱国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电子邮件
wozabc@hotmail.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