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我们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投资创业
留学移民
搜索
门户
房产
服务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宠物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市场
招聘
移民
投资
服务
生活服务
相亲交友
跳蚤市场
本地商家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生活资讯
›
每日资讯
›
帖子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8
|
回复:
0
“我在国内做记者,来加拿大后送外卖,大开眼界”(组图)
[复制链接]
澳洲edu
澳洲edu
当前离线
积分
10854
雷达卡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江湖老手
江湖老手, 积分 108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46 积分
江湖老手, 积分 108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46 积分
积分
10854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6-12 16: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你出国了还去送餐,不体面!”
前阵子,一个同学听闻我在加拿大做起了送餐员,力劝我做些高大上的工作。
“下雪下雨天,还有深夜点外卖还不给小费的人,才叫不体面。”
当时我刚在哈利法克斯送餐一个月,每天连续开车5到10小时,累得腰酸背痛,眼睛又被晚上的远光灯照得刺痛,于是愤愤然回复。
送餐时遇到的印度小哥,非常友好。在哈法,印度人是送餐主力军。图/Steve
在国内,我做过8年记者和4年编辑。最近送餐三个月最大的体会,是编辑和记者虽见多识广,却总是隔着一层,不接地气,比不上送餐员能深刻体会真实生活的酸爽。
“又是城区开一百公里送餐的一天,服务业真不容易。回想起来,做记者和编辑虽然站得高看得远,却总是站在窗口看大街上的车水马龙,终究没有直接参与,没有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来的深刻与痛快。”送餐之初,我曾经敲下这么一段感悟。
当下,由于华人送餐平台迅速崛起,在加拿大和美国都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和新移民做起了送餐员。北美地广人稀,这边主要开车送餐,而且有小费文化,跟国内送餐大有不同。
作为曾经的文字工作者,我感到有责任记录在国外送餐的故事,分享出国后的真实生活。
一、我为什么选择做送餐员?
如今,我送餐三个月,将近400单,基本还是一个菜鸟送餐员。
总的感觉是,送餐一点也不丢人。除了时薪低了点,我干得挺开心,甚至可以说大开眼界。
当然,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大概有几十个华人送餐员。每天送餐期间,等单等出餐的间隙,大家或微信或当面一起吹水聊天,好不痛快。
而且,我终于明白,国内的出租车和滴滴司机为何那么喜欢边开车边电话聊天了。长时间开车后,真的无比疲惫又无聊,需要做点什么来提神。
送餐时遇到的哈法骑警,允许牌照,还不会轻易开罚单。图/Steve
先给大家交代下,出国后我为什么选择去送餐。
2020年6月,我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飞跃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来到大西洋边上的哈利法克斯漂泊。(备注:具体过程见文末链接“今天,我带全家去加拿大漂泊”)。
当时的大概想法是,家里领导去读两年书,两个娃上当地小学,我则陪读、带娃加学习英语(嘘,实则是想躺平)。
刚到哈法前半年,忙着安顿,一切都要重头来过。租房、考驾照、买车三件大事搞定后,基本就开始下雪了。
那阵子,平日无聊,除了做饭、带娃就是跟华人朋友一起吃吃喝喝。每天睡到自然醒,对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发呆,初步实现了躺平的梦想。
可惜长久躺平终究是不可能的。和这几年来枫叶国的朋友交流,大家一直认为:没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再好的风景也无心欣赏。
我所在的哈利法克斯,由于申请枫叶卡门槛低,这两年中国留学生和新移民蜂拥而入,40万人口的弹丸之地据说有近2万中国人。
但是,来了之后很快发现,哈利法克斯就业机会比较少。特别在前后几波疫情冲击之下,整座城市分阶段“封城”,工作更难找。
于是,新来哈法的中国朋友们各显神通。英语好的,照旧做回会计、工程师、市场营销、中小学老师的老本行;英语不大好的,则只能先去干“累脖工”(英文Labor的音译,意为体力劳动)了。
今年春节前后,和华人朋友们聚餐。那时突然得到一个消息,深受触动:去年一起登陆哈法的一个朋友,去快递公司搬货去了,而且是夜班,从凌晨2点干到凌晨7点,一个人负责卸完两大车厢的货物,早上还要赶回家送孩子上学。
见面时,我问他:怕不怕国内的朋友说闲话?夜班日夜颠倒撑得住吗?
朋友笑笑:夜班习惯就好了,也有西人年轻小伙和高大威猛的印度锡克小伙一起干。
最后,他说了句:怕别人说个啥?只要你自己看得起自己。
春节过后,我报的英语班陆续开始上课,但每天可以三五个小时做些兼职。陆续投了一些简历,都石沉大海。恰巧,一个在送餐的朋友告诉我,本地华人送餐平台在招司机,去不去?
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在国内,亲眼看到过一些送餐员的境遇:午餐高峰时期,气喘吁吁挤进电梯,又在电话里对催餐的客人一个劲道歉,还经常被保安刁难不能坐客梯。
但是,很快我在一次逛Costco时意识到,由于有一阵子没有收入,连要不要多买一盒7加元的葡萄都没底气。
那一刻,想着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年轻时做过酒吧保安和单板滑雪教练,我喜欢的重金属摇滚乐队Linkin Park 主唱 Chester也在汉堡王糊过口,一咬牙:豁出去了,干!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有点事做总比枯坐在家里强,而且以前做惯了脑力劳动,送餐则走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度,走进一个充满烟火气和江湖气的新领域,突然有了“血管里流的是血”的充实畅快感。
最重要的是,在加美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内,服务业真心受到尊重,大部分时间都不会遇到一张冷漠的脸孔;而且,有一阵子家里娃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数我昨天赚了多少硬币,让我愈发坚定自己的判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自食其力的重要性。
二、也苦也累,但没遇到过异样的目光
今年三月上旬,哈法的气温还在零度徘徊,我开始正式上岗送餐。起初甚至有点小兴奋,毕竟枫叶国冬天漫长,我住在郊区人烟稀少,天寒地冻之时甚至连遛狗的人都见不到一个,在家里憋坏了。
人毕竟是群居动物,需要社交。作为送餐员,每天驾车“自由驰骋的城市的大街小巷”,终于有了点烟火气,每天开车看看街上的人流和美女,再跟送餐员朋友吹吹水,心情愉悦。
当然,送餐也能发现资本主义世界的腐朽之处:城区四处游荡药物成瘾的流浪汉,以及半夜推着购物车四处捡塑料瓶的老人,这里也有贫困人口。
送餐的一个晚上,看到一位流浪老人坐在教堂台阶上吃饭,一只大黄狗陪着他,灯光很暖。图/加菲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跟国内开电动自行车送餐不同,加拿大和美国送餐主要是开车。特别在加拿大,每年有四五个月的冰雪天气,路上积雪结冰,骑电动车分分钟要出事;此外这边送餐动辄来回一二十公里,经常要过桥和爬坡,电动车实在太慢。
当然,哪一行都有自己的心酸之处。以哈利法克斯为例,三月四月还经常下雪下冻雨,送餐在户外多,寒风真如刀子刮在脸上;更麻烦的是,由于连续开车,下雪天装了雪胎的车辆也会出现侧滑,我和另两个送餐的华人朋友都遇到过差点刹不住车的危险。
送餐往往午餐和晚餐最忙,饭点经常吃不上饭,有时饿得头昏眼花。刚开始,我很不适应。每天持续开车5到10小时之后,腰椎痛得站不稳,甚至精神恍惚;晚上视线不好,一边踩油门,一边又要时刻警惕乱穿马路的行人,精神一直紧绷。
于是乎,在送餐的第一个月,我甚至做梦一晚上都在开车游荡,在城市四处送外卖。
咬牙坚持,对自己说: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老子也算一条好汉。
累归累,最欣慰的确实在加国做服务业,基本没遇到过异样的目光。哈利法克斯有数十家中餐厅和韩餐厅,等餐的时候经常跟老板聊聊天。在异国他乡开餐厅打拼的人深知服务业不易,对送餐员自己买餐基本只收成本价,还经常额外送一杯饮料。
点餐的客人,以华人移民和留学生居多,也有部分西人。总体而言,没受过什么冷眼,客人收到餐后大多会友好道谢。恐怕在异国他乡,大家都明白谋生的不易,职业真心不分贵贱。
印象特别深的,有时遇到雨雪天气可能会晚单,提前给对方电话致歉,反被提醒“开车注意安全”。遇到这种情形,心里真的是暖的。
下雪天的哈法送餐街道。图/加菲
记得三月一个下雪天,晚上十一点走在Downtown的路上,冻得瑟瑟发抖。当时身穿反光的送餐马甲在路上快走,满脸疲倦,跟大家在国内碰到的送餐员估计差不多。那天是周五,哈法市中心麦当劳门口的几个西人年轻人在大声聊天,突然邀请我来了个碰肘礼,感觉对方High得像刚喝了酒。
那一刻,觉得哈利法克斯这个城市还是蛮友好的。
三、大开眼界,我认为送餐有两大好处
总体而言,我认为送餐很适合中国留学生和新移民做兼职或过渡。首先,送餐会有一份不是太多但有尊严的收入。
据说,在温哥华送餐平均每单有10加元(约50人民币)的收入;据说,在2020年三四月份,加拿大疫情刚爆发之际,由于外卖天天爆单,加上送餐员冒着染疫的风险提供服务,大家小费都给得高,那阵子不少送餐员整月无休,月收入轻松过1万加元(约5万人民币)。
回归当下,以我和身边朋友在哈法送餐的经验看,扣除油费,送餐的时薪收入在8到12加元之间浮动(包含小费在内)。加拿大和美国不同城市差别很大,这里只说自己目前看到的情况。
当然,有部分勤快和资深的送餐员月收入能达到3000加元(相当于人民币1万5左右),但每周要工作66小时以上。
对于像我这种菜鸟送餐员,扣除汽车油费,收入经常达不到哈法所在NS省的最低时薪12.55加元。但反过来说,送餐员与平台之间并非员工关系,而是自雇的合作关系,平台确实没义务提供最低工资保障;而且送餐不时有等单或等出餐的空闲期,过了饭点高峰期即可稍作喘息,从性价比看还不错。
目前,我是在上英语课之余送餐,属于兼职,每周工作20个小时左右,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至少逛超市时可以有底气了。
总之,只要有车有驾照和工作许可(其中学签每周可工作20小时),送餐挺适合在国外的中国人体验生活,以及找到正式工作前的过渡。
其次,送餐让生活变得有烟火气,能看到不同的风景,破除很多成见。
说实话,无论在国内还是加美,身边不少华人对外国人都有一些成见和刻板印象。实际接触后会发现,有时事情的本貌跟真实情况差别很大。
举个例子,在送餐之初,就有华人送餐员提醒我:哈法城区有个西人女警号称“白发魔女”,不喜欢中国人,专门针对华人开停车罚单。
我送餐大约一个月后,有次在哈法城区最繁华的街道附近停车等单。抬头间,突然看到正前方停了一辆警车,一位女警察正端着咖啡回车内。我按照这边的习惯冲她挥挥手,她点头微笑了一下。等她坐进车内,我看到对方满头白发,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这就是传说中的“白发魔女”!当时我停车并无违章之处,但也想立马开溜避开她,没想到她直接驾车离开了。
就在之后几天,同一条巷子里,我亲眼看到她拦住一辆西人逆行的车辆开罚单。后面了解到,这位铁面警官只是执法比较严,只要被她撞见违停必开罚单,无论西人、印度人还是华人都一样,并非歧视中国人。
出国前也看到加美华人写的帖子,不少人以做都已做过“累脖工”(英文Labor音译,意为体力劳动)为丢人的事情。
我的看法截然相反,至少在加拿大的语境下,自食其力的体力劳动很体面,很多蓝领收入甚至高于坐办公室。国内的一个残酷现实,做体力劳动的服务业收入普遍特别低;但在加拿大,无论因为人力成本高,无论做公交车司机还是电焊工、水管工以及重型机械驾驶员,要是资深月工资经常能达到人民币一万五甚至两万元以上,活得很滋润。
不管怎样,哪怕以后很快不做送餐员,我会怀念这段酸爽又畅快的日子。本来出国了也没想着就躺平过退休日子,酸甜苦辣才是人生常态。
关键词:
记者
移民
送餐员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ozabc@mail.com。
相关新闻
维州这类劳动者权益将受保障,亚裔送餐员吐露心声(组图)
送餐员要求女客户啪啪啪,否则不给送餐,平台回复令人意外(组图)
熊猫外卖宣布加薪,澳华人送餐员成功讨回工作!工会:这是历史性胜利(组图)
维州4例新增社区病例与送餐员有关,几周后有望在线预约疫苗(组图)
安全工作署悉尼街头暗访,大量送餐员违规上路!熊猫、Chowbus等6家外卖公司被勒令整改(组图)
加州送餐员要求女客户啪啪啪,否则不给送餐!外卖平台回复投诉“可能是他太累了”
“时薪仅$10.42” 新州运输工会:送餐员薪资太低,将让澳洲进入紧急状态(组图)
“出人命,他把人捅了!”澳华人送餐员深夜挥刀,刺伤同胞工友!疑派单起争执,平台避不谈责(组图)
移民何苦“为难”移民?美国华人移民呼吁拜登严控美墨边境非法移民(图)
澳洲移民越来越难,海外申请人如何移民澳洲?(组图)
新西兰热门移民专业——政府注册持牌移民顾问
2021年澳大利亚各项移民签证新规回顾丨移民
上一篇:
撤销所有指控,院长公开道歉!中国留学生“作弊”案沉冤昭雪(组图)
下一篇:
默克尔:没有中国,永远无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墨尔本装修服务 专业贴瓷砖 砌砖
Clayton South 招租 4房3卫, 地
中国海运大宗货物到澳洲,加拿大
新西兰的定居后从淘宝买沙发海运
今天才发现实木电视柜必须从佛山
强烈推荐:采购大批量奶茶原料从
海运食品原材料等货物到澳洲,您
餐桌桌椅海运澳洲,双清关到门一
澳大利亚海运双清关到门的靠谱国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电子邮件
wozabc@hotmail.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