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我们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投资创业
留学移民
搜索
门户
房产
服务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宠物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市场
招聘
移民
投资
服务
生活服务
相亲交友
跳蚤市场
本地商家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生活资讯
›
每日资讯
›
帖子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17
|
回复:
0
第三代新西兰华人第一次回到中国,凌晨3点嚎啕大哭……(组图)
[复制链接]
澳洲edu
澳洲edu
当前离线
积分
10854
雷达卡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江湖老手
江湖老手, 积分 108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46 积分
江湖老手, 积分 108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46 积分
积分
10854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7-4 16: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此前天维网曾刊文,探讨那些生长在新西兰的第N代中国移民。
他们长着中国人的外表,却又对远方的中国那么陌生。
他们自幼浸润在新西兰的文化中,却总被许多人视作“异乡人”。
他们可能是你,或是你的孩子,你的后代……有读者留下了一句真实赤裸的评论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奥克兰华裔作家Helene Wong就是从小在新西兰长大的华裔,在疫情早期,她有感于华人遭受的社会压力,印了一件T恤,写着“我并非来自武汉,请别来找茬”。
她说,自己生在新西兰,长在新西兰,从未去武汉,不认识武汉任何人,但太多人将种族主义的刻板印象强加给了所有人,好像所有中国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所以她才想发出自己声音。
这件事也再一次引发了讨论的热潮。天维网记者此前曾采访过这位作家,细细回顾她的故事,才发现身为新西兰华人竟是如此复杂。
第三代NZ华人第一次回到中国 凌晨3点嚎啕大哭
初次回国 手足无措
生于1949年的Helene已经是第三代移民,祖辈是广东人。
人生中的前30年,她都成长生活在新西兰。
30岁那年,她第一次陪伴父母回到了广东小山村,正是这一次的经历,让她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寻根之旅。
“第一次回到中国,一切都是如此陌生。亲戚很多很热情,我却手足无措。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自己像个外来者。但冥冥之中,我又觉得跟这里有某种联系”。
因为对Helene而言,前30年在新西兰的精神求索,都在不断地尝试突破中国文化传统、跳出华人文化圈,但那一次回中国的经历却彻底改变了她。
“凌晨3点我惊醒了,止不住的嚎啕大哭。我分不清这是悲戚还是动容,但真真切切的有一种生理上的悲痛”。Helene告诉我,这是30年来她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体会。
于是在后来的几十年,她开始上下求索,开始思考、追寻,甚至采访自己的母亲,多方收集关于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点点滴滴。
直到2013年才动笔写书,手起笔落,只花了2年时间,这本书便水到聚成地得以完结。
华人后代 身份重叠
Helene Wong是新西兰华人导演、编剧、演员,而作为移民后代,第一次的回国经历,更加触发了移民面临的一种困惑:
我到底是谁?我来自哪里?什么才是真正的本我?
Helene Wong在讲戏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在其论著中将“Identity”表述为“同一性”,即所谓的认同,也就是人们对于自我身份的确认。
人一旦成了一个非中心化的主体,便无法感知自己与过去、现实、未来的切实联系。
因此就容易失去内在根基,沉入孤独漂泊的困境,最终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
Helene说,原本以为自己是新西兰人,但由于时时刻刻受父母传统文化的影响,曾一度搞不清楚自己是谁。
一个人的身份有数不清的重叠,在这个多元与一体共融共生的时代,移民们的身份认同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Helene在片场
新旧移民 差别迥异
在移民问题上,新西兰是个特殊的国度,中国移民要分两类:旧移民和新移民。
Helene在书中曾说,“原本旧移民已经逐渐被新西兰社会所接纳,但新移民的到来却改变了一切,歧视和不公平又不断出现”。
早期到新西兰的一批移民,大多是来自贫穷的山村,没有太多教育背景。
他们背负着全家的期望,漂洋过海,赚取财富。
Helene的家庭,后右一为父亲
Helene的家庭,右一为父亲
在19世纪60年代,中奥塔哥地区爆发了新西兰最大的淘金热潮,吸引了大量外籍淘金者,这其中也包括华人淘金者。
老一辈的新西兰移民大多是白手起家,从事体力劳动,与土地有着很深的羁绊。
早期中国淘金者的外表、衣着、语言等都与其他矿工有显著差异,他们遭遇了很多种族歧视。
于是他们秉承中国人谦卑、谨慎的态度生活,低调而勤奋。
Helene和母亲
随着新西兰政府移民政策的改变,对移民的要求也开始提高。
当代新移民大多是高学历、高技能,常常怀揣着财富来到新西兰。
他们自信大胆,不再“唯唯诺诺”,但却不乏嚣张傲慢的气焰。
一些新移民喜欢大声讲话,高调炫富,而这样是文化风格是跟新西兰社会格格不入的。
因此,新移民不仅难以融入新西兰文化社会,他们跟旧移民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同时他们还面临身份认同的困惑。
不少人会思考:如何教育子女?让他们说中文还是英文?如果失去自己的传统文化,是不是就断根了?
异国经历 颠覆心智
有学者提出,身份认同可分三类:
一为从“政治身份”上而言的“中国人”;
二为从“文化身份”上来看的“华人”,这些“华人”即超越了各自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而有着文化寻根、精神求源的期盼和努力,尽管大家在海外可能走上了彼此迥异的生活道路,却有着一种“中华”情结使之魂牵梦萦;
三为从“血缘或种族”身份上相关联的华裔,体现出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感和魂灵。
Helene饰演的角色
当我把这一观点跟Helene解释过后,她对记者表示,很多华人寻找的其实是一个文化认同。
“往往第一代移民是艰难的,要背负很多责任,努力开启自己的新生活,也要承受来自遥远中国的思念。
解决自己的身份困惑的第一步是学会‘切换身份’,跟新西兰人一起时,用他们的文化方式去行事;跟自己的同胞在一起时,当然可以敞开嗓子说话。”
对移民而言,异国经历是一个颠覆心智的过程。它打开了一切事物的可能性,同时也侵蚀了传统信仰与习惯。华人在新旧拉扯间左右为难、痛苦挣扎。但身份并非是一种界定或者归宿,而是对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的不断开掘。
从儿时的旧居到异国的豪宅,从诗仙李白“何处是归程?”到哲圣尼采对人的精神家园的拷问。李硕儒无语问苍天:家归何处?身份的叠合,是人生常态;认同的变迁,是时代使然。寻觅到最后,当身份转换后,寻常人也许就满足了异国他乡安宁平淡的日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认为,人生就像一个拼图,你是新西兰人也是中国人,不一定非要区分开来。对中国传统的继承,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共同构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你。这就是我对自己身份认同的理解。”
对此,你认可吗?
关键词:
华人
移民
华裔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ozabc@mail.com。
相关新闻
华裔妈妈控诉托儿所拒收华人孩子,却遭网友恶评:华人脸皮这么薄吗?(组图)
最新调查!在新西兰,华人和印度移民竟如此不受待见(组图)
移民何苦“为难”移民?美国华人移民呼吁拜登严控美墨边境非法移民(图)
华裔团体告特朗普“中国病毒”说,美华人圈反应不一(图)
“杀猪盘”盯上北美华人,美国华裔妹子网恋被骗,倾家荡产(组图)
海外华人感慨:移民5年,我没一丝一毫后悔(图)
华裔家庭被20多名全副武装的警察破门而入!一名华人在美国的维权之路(组图)
百年澳大利亚华人移民历史, 波澜壮阔的砥砺前行丨移民
涉“辱华”漫威大片定档,华裔男主狂喷:这电影不属于华人!(组图)
悉尼华人区昨晚有人坠亡,或为年轻华裔!目击者惊闻巨响,警方证实无可疑(图)
涉枪杀耶鲁华裔,美国发红色通缉令,全球缉拿MIT华人天才,已逃到中国?(组图)
同一屋檐下,澳华裔移民两代人间的“疫苗隔阂”(组图)
上一篇:
斥资3.24亿美元,10倍高价购买印度新冠疫苗!巴西总统将被调查(组图)
下一篇:
“Fxxking Asian!”澳洲华女麦当劳内遭种歧殴打,面部受伤,华男被酒瓶爆头!警方已介入(视频/组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墨尔本装修服务 专业贴瓷砖 砌砖
Clayton South 招租 4房3卫, 地
中国海运大宗货物到澳洲,加拿大
新西兰的定居后从淘宝买沙发海运
今天才发现实木电视柜必须从佛山
强烈推荐:采购大批量奶茶原料从
海运食品原材料等货物到澳洲,您
餐桌桌椅海运澳洲,双清关到门一
澳大利亚海运双清关到门的靠谱国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电子邮件
wozabc@hotmail.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