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澳洲ABC

搜索
查看: 17|回复: 0

两针辉瑞注射,时间间隔越长越有效,最理想间隔时间为8周(组图)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10854
发表于 2021-7-25 16: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国广播公司(BBC)23日引述英国研究,指出辉瑞疫苗的第一剂与第二剂之间的间隔时间若是越长,人体的免疫系统就能产生更多抵抗感染的抗体;其中,又以8周为两剂间最理想的间隔时间。

辉瑞疫苗的第一剂与第二剂之间的间隔时间若是越长,人体的免疫系统就能产生更多抵抗感染的抗体;其中,又以8周为两剂间最理想的间隔时间。
不过,这份研究尚未通过同僚审核,而仅发表在预印本之中。不过,研究团队表示,这项发现足以支持英国政府现行疫苗接种时间间隔之政策。目前英国社会正因Delta变种病毒株而出现疫情复燃的现象,8周的时间差或许可提供政府解决Delta大流行的有效方案。
感染人数上升
在英国,疫苗两剂间的间隔时间最初为3至4周;不过,为了让更多民众能注射疫苗,英国政府于2020年年底将其延长为12周。由于政府的务实作法,让更多人得以提早注射第一剂疫苗。
回顾当时,英国正经历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疫苗库存量有限,正与时间、病毒赛跑。如今,由于Delta变种病毒株(发现于印度),英国又面临新一波的感染潮。强生内阁顺势将第一剂与第二剂的间隔时间缩短为8周,以加快第二剂的施打,进而让人们能有更完整的防护力对抗Delta病毒。
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比较于2020年年底与2021年年初,根据不同间隔时间完成两剂疫苗接种的503名英国国民保健署(NHS)成员,分析其免疫抗体的反应。当时,Alpha变种病毒株(首现于英国)正于英国快速传播。
研究团队在接种第二剂疫苗后的一个月,测量了参与者血液中的抗体水平;结果发现,辉瑞疫苗的两剂间隔时间不论常还是短,都足以产生强烈的抗体反应。不过,与10周的间隔时间相比,第一剂与第二剂相隔3周的参与者,产生的中和抗体较少。
此外,虽然施打第一剂后的抗体水平有所下降,但体内T细胞的水平(另一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却依旧很高。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整体来看T细胞的总量减少,但特定类型的辅助T细胞比例却提升。研究团队表示,其功用在于维持免疫记忆。
牛津大学的研究员杜安琪(Susanna Duanchie)认为,接种两剂疫苗的防护效果一定比一剂来得好;但第二剂的接种时间可视情况灵活调整。以英国现有情势来看,8周是最理想的时间。特别是现在希望打疫苗的人增加,导致需求提升,而Delta病毒又大流行。
研究团队的佩恩(Rebecca Payne)则表示,“这项研究提供令人信赖的证据,证实两种施打计画在完成两剂疫苗接种后,都会产生强大的免疫反应”。英国NHS的数据也证实,辉瑞疫苗可降低重症、住院率与死亡率,即使只接受一剂疫苗也是如此。
保护自己
负责疫苗接种部署的官员查哈威(Nadhim Zahawi)认为,这项研究对英国甚至全世界都非常重要。这让世人更充分了解新冠病毒免疫反应背后的机制,以及完整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其表示,为保护人们免于Delta病毒的迫害,英国已将两剂之间的间隔由12周缩短为8周。这项最新研究则支持政府做法,并强调8周会产生最佳的免疫反应。「我呼吁成年人完整接种2剂疫苗,保护自己与周围的人。9月起英国会加强针对数百万名最脆弱的族群接种计画,以维持防护力」。

关键词:
辉瑞新冠疫苗抗体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ozabc@mail.com。
相关新闻
辉瑞和BioNTech将在南非生产新冠疫苗(图)
这个国家宣布新冠疫苗第三针开打,免疫力较弱的成人提供辉瑞疫苗加强剂,中和抗体提高5-10倍!(组图)
香港可能不得不扔掉数百万含辉瑞在内的新冠疫苗(图)
美国批准为12岁至15岁未成年人接种辉瑞新冠疫苗(图)
欧盟与辉瑞公司达成18亿剂新冠疫苗采购协议(图)
新冠疫苗成金鸡母,辉瑞今年前3个月赚144亿(图)
以色列卫生部数据称辉瑞新冠疫苗在预防Delta有效率仅39%
美国政府将进一步采购2亿剂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
《美国医学会杂志》:辉瑞新冠疫苗预防孕妇感染的有效率为78%
辉瑞拟申请第三剂新冠疫苗接种授权 或可抵御德尔塔毒株
辉瑞研发新冠疫苗增强剂 以应对德尔塔变异病毒

FDA增加辉瑞、莫德纳新冠疫苗副作用信息:心脏炎性疾病




上一篇:一名日本男子撸个管,差点把命撸没了(组图)
下一篇:拜登宣布对古巴实施新制裁,中方坚决反对(组图)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