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我们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投资创业
留学移民
搜索
门户
房产
服务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宠物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市场
招聘
移民
投资
服务
生活服务
相亲交友
跳蚤市场
本地商家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生活资讯
›
每日资讯
›
帖子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46
|
回复:
0
塔利班与阿富汗的“人民选择”(图)
[复制链接]
澳洲edu
澳洲edu
当前离线
积分
10854
雷达卡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江湖老手
江湖老手, 积分 108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46 积分
江湖老手, 积分 108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46 积分
积分
10854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9-3 16: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文转载自
FT中文网
,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把作为中国外交辞令的“人民的选择”在道义上正当化,逻辑上必然化,似乎抢到天下就是王,抢不到的就是贼,那就太糟糕了。
多年以来,对于外国发生的任何变化,中国官媒事前当然会有好恶,但一旦既成事实,总是会称我们尊重他们“人民的选择”。作为外交辞令这无可非议:既然要承认人家,总不能承认的同时还骂人家是“魔鬼的选择”吧?
但有时基于“政治正确”,有人就把外交辞令当成事实判断甚至价值判断。就如今天塔利班在阿富汗复辟,有人就真的来论证阿富汗的人心向背:共和政府与美国如何可恨,塔利班如何深得民心,是仁义之师。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我在“之二”中提到:对于阿富汗百姓来说,“如果大屠杀无法停止,耐不住恐怖折磨的人们会认为与其让一伙人互相杀个没完,无休止地祸及黎民,还不如一个最狠的屠夫杀完对手,或许就能安生了!”这也是一种“人民的选择”吧。但是,把它在道义上正当化,逻辑上必然化,似乎“最狠的屠夫”才是正人君子,抢到天下就是王,抢不到的就是贼,那就太糟糕了。前一篇提到“文明的坟场”现象:阿富汗历史上往往是“蛮族征服”成功率极高,而越文明的干预者越容易失败——当然文明也是相对的,美国人自有可骂之处,但真以为把阿富汗变成了“鬼域”的蒙古军比美国更成功,是因为他们“得人心者得天下”,那思维就不正常了。
因此我们有必要看一下几十年来阿富汗的“人心向背”,看看历史是如何“选择”塔利班的。
“埃米尔国”1.0版
关于1996年塔利班第一次“突然”崛起之谜,我在“之二”中已经提到。现在有人说什么奥马尔带领几十个(有的说是几百个)穷弟兄一下山,就天下景从,一呼百应,星星之火瞬间燎原。其实这完全是神话。即便中共,当年从星星之火到燎原成功,在有苏联帮助的情况下也耗时28年之久。何物塔利班,比中共还能?即便在中国的语境下,这种神话也不能说是“政治正确”吧。其实塔利班此前虽蛰伏不显,但哪里是什么星星之火,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不仅提供了大量的训练与后勤,也出动了几万人充作“塔利班战士”参与战斗,自然很快就扫平群雄,建立了“阿富汗伊斯兰埃米尔国”。
如今这国名常被译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笔者以为是不对的。因为“埃米尔”原意为统帅,在伊斯兰世界中与哈里发、苏丹都是对政教专制首领的称谓。尽管历史上也有哈里发之下封埃米尔为诸侯之例,但后来的埃米尔多是独立的最高专制者,其实就是国王。如科威特、卡塔尔和过去的巴林。阿富汗以前的传统王朝(如杜兰尼王朝)国王也称为埃米尔。今天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七个小邦组成的联邦,小邦统治者(埃米尔)并非联邦的国王,译为酋长可以。阿富汗过去的埃米尔可是一直译为国王的。今天的塔利班追求中央集权(能否做到另说),对传统部落酋长是要打击的,怎么能自称酋长国?
当时塔利班首领奥马尔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也没有正式登基称王,所以叫王国也不太合适。据报道,在第一次“建国”的五年间他只到过喀布尔两次,通常只是在坎大哈的保密地点与他的亲信在一起。他在坎大哈的塔利班集会上出现时,属下(据说都是“普什图族毛拉”)会向他欢呼“埃米拉穆米宁(Amir al-Mu'minin)”,穆米宁就是“虔信者”,他是“虔信者的统帅(埃米尔)”。这应该是一种塔利班独有的称谓,指他这个埃米尔与通常的埃米尔不一样,他只统治“虔信者”。换言之,他的治下容不得不信者,也容不得虽信而不够虔诚者(忠诚不绝对等于绝对不忠诚?)。这或许就是他不像历史上的埃米尔那样在首都接受一般臣民的朝拜,而只在内部场合接受亲信崇拜的原因。这个含义难以用一个名词表达,我想其实就以我们过去对卡塔尔等国的音译法,叫埃米尔国得了。
当然塔利班的“埃米尔国”与卡塔尔不一样。“虔信者的统帅”不仅容不得选举,甚至不需要“咨询”。在攻占喀布尔之前,塔利班方面曾有人说现在这种方式只是临时的,一旦“好穆斯林”政府掌权,法律和秩序得到恢复,“虔信者统帅”就会下台。
结果却是“正常化”后人们才见识了他的厉害:9?11事件后,据说塔利班的支尔格(普什图语,传统部落会议)曾做出驱逐奥萨马?本?拉登的决定,却被奥马尔断然拒绝。塔利班发言人毛拉瓦基勒解释说:“我们的决定是根据虔信者埃米尔的想法做出。咨询是没有必要的。我们认为这符合伊斯兰教法。我们服从埃米尔的观点,即使只有他一个人持这种观点。我们不会有国家元首。取而代之的是虔信者埃米尔。奥马尔毛拉就是最高权力机构,政府不会执行他不同意的任何决定。”(注1)
塔利班有“舒拉”(阿拉伯语“常委会”)和支尔格,但这些机构内不允许有不同意见,所有“虔信者”都必须达成共识。领导人的合法性不是来自选举,更不是讨论,而是来自效忠宣誓(“Bay'ah”),据说这是模仿先知和前四位哈里发。换言之,甚至历史上穆斯林全盛时代的阿拉伯帝国,在塔利班看来也是堕落,他们只效法传说中与先知同时代(7世纪前期)的那些“正统哈里发”。而那个时代据说是连货币也没有的。所以“我们不给官员或士兵工资,只给食物、衣服、鞋子和武器。我们想过上先知在1400年前过的生活,而圣战是我们的权利。我们想重新创造先知的时代。”(注2)
“被抹黑”的五年
从1996年到2001年被美军支持的“北方联盟”推翻,第一次塔利班“埃米尔国”为期五年。这期间它在国内始终没能结束内战,尤其是搞不定得到“后苏联”中亚诸国支持的“北方联盟”。而在国际上则除了起兵时的后台巴基斯坦外,只有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总共三个国家承认这个政权。
五年中人们几乎没有听说这个政权做过一件正经事,只看到它残害妇女、炸毁大佛、酷刑滥杀、难民成潮、经济崩溃、社会倒退。唯一似乎是正事的,就是塔利班垮台前夕那一年(2001)曾力禁鸦片,而且成效显著——但其统治的前四年鸦片却是大量增产的。而且据说2001年禁种罂粟只是因为当时鸦片供应过剩导致价格剧跌,塔利班需要暂停供给以便消化库存和提高价格。在塔利班政权垮台前,已经下令恢复了罂粟种植。
塔利班政权垮台后鸦片种植迅速反弹,2004年后已超过塔利班时期的峰值且继续攀升,至2017年已经占世界鸦片产量的80%之多。这通常被认为是美国扶持的共和政府的失败,事实也正是如此。但另一方面,共和时期鸦片生产的暴长仍“集中在塔利班控制的地区”,鸦片税“占塔利班年收入的60%。”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共和政府禁毒失败其实也就是反塔战争失败的结果,而塔利班产毒仍然“功”不可没。
这个时期内战仍在持续,但烈度降低。尤其是喀布尔相对于前些年几派争夺、炮战激烈、伤亡惨重的状况相比要安全不少。但五年间塔利班没有复建一座楼,市民仍在满城废墟中偷生,学校关门,商业萧条,人们的贫困远甚于苏占时期。
如今有人说,那时的塔利班被“西方舆论”抹黑。其实2001年塔利班禁毒的成效恰恰是“西方”媒体上的新闻之一。但除此以外,那时不但西方媒体,包括前苏联各国、中国、反西方的伊朗等各方面对塔利班都无好话,甚至塔利班上台的推手和仅有的三个承认国之一巴基斯坦,由于塔利班上台导致西北边境省不稳定的增加,舆论对塔利班的评价也非常负面。对挺塔的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国中之国”的指责很盛。考虑到当年连纳粹、斯大林乃至红色高棉都曾经有一个“朋友圈”为其说话,塔利班却连这样的朋友圈都没有,可以说塔利班这时在国际上被“千夫所指”的程度,在近代世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事实上,即便当时的“埃米尔国”严密封禁很少产生新闻画面,但至少巴米扬大佛遭惨毁,喀布尔有女皆罩黑,纳吉布拉残尸示众,当街枪毙“不贞之妇”,这类塔利班在众目睽睽之下的炫耀,就已经把自己弄的乌黑,还用谁来抹?无怪乎美国出兵推翻塔利班时,连中国《参考消息》都以头版通栏标题欢呼:《塔利班时代结束了》。
当然,无论塔利班如何倒行逆施,在以当代技术武装到牙齿的暴政下,仅凭国内“人民的选择”来求改变仍是希望渺茫的。在这五年内,处于苏联解体初期混乱中的俄罗斯无暇旁顾。冷战胜利后目空一切的美国那时只盯着海湾和前南。中国当时面临以伊宁二五事件为代表的新疆“三股势力”的挑战,对西部境外的关注仅限于别影响境内。印度当时正值“南亚的邓小平”拉奥开启市场经济改革、政治上国大党时代向人民党时代过渡的“大转变”关头,外交上也最为“内敛”。可以说,这是几十年来远方列强对阿富汗关心最少的五年。
但阿富汗的近邻对该国“内政”的干预却有增无减。尽管面临国内舆论的批评,巴基斯坦军方仍然支持塔利班为普什图人争取全胜,而“后苏联”的中亚国家则支持塔吉克人和乌兹别克人为主的“北方联盟”对抗塔利班。于是阿富汗也并未因列强的撒手不管而得到内部的安定,当然也谈不上对外的自主。
“得道多助”的“反恐战争”
而这一切都因塔利班的“原教旨国际主义”支持本拉登对美国发动9?11袭击而改变。美国两党和绝大多数选民冲冠一怒,表现出众声喧哗的民主社会非常罕见的同仇敌忾。世界各国也被9?11这种前所未见、专对平民、防不胜防、残暴超限的大规模无疆界远程恐怖袭击惊得目瞪口呆,人人自危。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反击在国际上俨然“得道多助”。“到2002年联军已经扩大到68个国家,其中27个国家向美国中央司令部派驻了代表。”(注3)
不仅西方盟友纷纷加入“联军”,中亚各国也在俄罗斯许可之下,纷纷向北约“开放领空”、出借机场。前苏联在中亚的不少重要的空军基地,包括乌兹别克斯坦的汉纳巴德机场、浩罕机场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玛纳斯机场,都一度可供美军用于阿富汗作战。
敌视西方的伊朗,作为阿富汗的邻国此前与塔利班交恶最甚,塔利班不仅残害与伊朗同宗的什叶派哈扎尔人,甚至在马扎里沙里夫杀害了一批伊朗外交官。如今美国问罪,伊朗乐见其成,除个别极端媒体外,官方未对美军推翻塔利班表示异议。
在内亚方向唯恐瓦哈比主义祸水西来的中国官方,尽管自1989年以后与西方不睦,此时也认为极端伊斯兰恐怖主义是直接威胁,虽不希望美国长驻阿富汗,但也乐见美军能够成功“反恐”。那几年内中国官媒从未出现“美军侵略阿富汗”的说法,而是与国际社会一样,把美军在阿行动称为“反恐战争”。国内自由派舆论更是不乏论证美国此次出兵如何不同于过去的英俄,不会陷入“帝国坟场”云云。
就连此前力挺塔利班的巴基斯坦,也很快继沙特和阿联酋之后对塔利班翻脸,成为最后一个与“埃米尔国”断交的国家,并且立即以美国“巴铁”的姿态,成为美国最为依赖(后来证明也最不可靠)的“反恐盟友”。
阿富汗国内战局也一夜翻转,北方联盟立即转守为攻;协助美军长驱直入,普什图人的军阀和部落也纷纷选边倒戈。“埃米尔国”灰飞烟灭。塔利班不仅很快丢掉喀布尔,而且放弃了所有省会,逃入“杜兰线”附近穷山恶水的部落地区,主要在巴基斯坦境内苟延残喘。而美军穷追“911罪魁”直到杜兰线上的托拉波拉,打了一场“犁庭扫穴”的洞穴战。此后美军突击队甚至深入巴基斯坦境内,历经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在2011年5月把本拉登击毙在巴基斯坦腹地的阿伯达巴德。
虽然耗时十年代价巨大,击毙本拉登也不等于消灭了恐怖主义,但如果美国就此收手,也不失为一大胜利,至少出了9?11那口恶气,对于振奋美国士气,延续自冷战胜利以来的美国自信,作用会很明显。今天美国从阿富汗狼狈撤退,举国对这场战争如此结局懊悔不迭,但对当初开打直到击毙本拉登,美国官方和主流舆论还是肯定的。按拜登的说法,美国开战的目的不是“重建阿国”,而是反恐追凶。这个目的在本拉登被击毙后已经达到,让战争延续到2021年无疑是一大失策。
实际上,美国涉足阿富汗不久就深感该国难治,奥巴马在击毙本拉登后就宣布美国要撤军。但是,阿富汗这个地方,美军想进去随时可进,想出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美国在阿富汗到底追求什么?
美国为什么会“陷入阿富汗这个泥潭”呢?特别是在自己吃过越南之亏,苏联在阿富汗又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
因为当时无论美国、阿富汗还是其他国家(包括中、俄)都认为美国这次出兵,与当年美国在越南、苏联在阿富汗是完全不同的。那两次是冷战时代的“局部战争”。在越南打败美国和南越的,其实不是北越,而是北越背后的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在阿富汗打败苏联和亲苏政权的也不是“圣战者”,而是圣战者背后的美国、中国和反苏的伊斯兰世界。
但这一次,塔利班背后没有任何大国,只有一个美国认为是离不开自己、因而也能够被自己说服的“巴铁”,美国认为搞定塔利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中国人把美国称为“美帝”,其实美国若真在阿富汗搞“帝国主义”,就根本不会这么狼狈。上文已经说过,阿富汗并不是什么“帝国的坟场”,历史上的传统“帝国”在这片土地上弱肉强食、纵横捭阖、开疆拓土、据地驭民,很少有不成功的。当然,近代所说的“帝国主义”不是指的这种帝国。按马克思的说法,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是市场经济(马克思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在他那里就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需要,列强搞的并不是传统的开疆拓土,而是要争夺资本循环所必须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尤其是希法亭、卢森堡和列宁定义的“帝国主义阶段”,金融化垄断化导致资本已经严重过剩,在列强国内已经找不到出路,向外争夺“投资场所”就尤为重要。
当然,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传统帝国和现代列强之间并不是那么界限分明,传统帝国追求的东西,现代列强并非一点不想。当年马克思、列宁认为是空前罪恶的那些东西——追求“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现在搞得最厉害的是谁,还不清楚吗?如果列强只追求这些,岂不是太“高尚”了?其实近代某些列强(如日、德)流行的一些扩张理论,如“生存空间”之类,与传统帝国区别并不大,并不是只追求“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的。
但大概而言,19世纪的英国还真是那么回事。所谓“日不落帝国”其实主要就因为英国人想要在全球做生意,在中国它并不想推翻清王朝取而代之,最多夺取沿海的一些贸易据点(香港和租界之类),只要你门户开放他能来赚钱你不拦着就行。在印度他也是让东印度公司在沿海经营,要求莫卧儿帝国保证它的商业利益。后来发生1857年大起义,英国人觉得莫卧儿帝国搞不定,才废了皇帝由自己干。
他们对阿富汗也是这样,英阿战争英国人是付出了代价,现在都说他们在“帝国坟场”失败了。其实英阿战争那点损失与英国人在南非打的英布战争相比要小多了,阿富汗要是像南非那样有黄金(现在据说真有,但那时完全不知),或者像直布罗陀那样有咽喉港,当时的英国岂有拿不下来之理?但当时的阿富汗只是穷山恶水,仗打到那个份上,英国控制了阿富汗的外交,签订了一系列有利于己、而且战后仍然生效的条约,划定了“杜兰线”,大半个“普什图斯坦”已经收入囊中,那巴拉克宰王朝差不多也就是英国的代理人政权,在英俄“大博弈”中这片缓冲地带里英国的影响已经是绝对优势。当时要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那主要是英属印度。英国已经为它打下了宽阔的屏障,这就够了。其实与今天流行的“英国失败论”不同,不少研究者都认为当时英国虽然没有持久占据阿富汗,但英国利益是取得了“战略胜利”的。
所以英国人在阿富汗要争取的东西,与当年突厥人、蒙古人是不同的。突厥人、蒙古人占有了阿富汗而英国人浅尝辄止,不是近代的阿富汗人比古代更能打,而是英国的追求和突厥蒙古不一样。
话说回来,今天的美国如果只追求当年英国人要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那他不但不会输,甚至根本不用打什么仗。胡锡进先生不是自鸣得意地声称中国一枪未放,阿富汗这“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就全归我有,“知道中国外交的厉害了吧”。其实美国人怎么会傻到连这都不知道?远的不说,就说伊拉克,美国人千辛万苦打下来,现在那里的石油开发合同还不是一大半都给中国了吗?开发不如预期,也不是美国阻止,而是恐怖主义如“伊斯兰国”威胁,而那不也是靠美军在挡着的吗?对此抱怨的声音在美国早已有之,现在在阿富汗又这样,你以为美国就这么弱智?
1. 阿拉伯杂志Al-Majallah1996年10月23日对塔利班发言人Mullah Wakil的采访。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Islamic_Emirate_of_Afghanistan
本文转载自
FT中文网
,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专题:阿富汗局势
进入专题 >>
后阿富汗战争时代,美国的大战略重心在哪里?(图)
0条评论
FT中文网
塔利班与阿富汗的“人民选择”(图)
0条评论
FT中文网
纽时:各国政府会正式承认塔利班政权吗?(组图)
5条评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关键词:
阿富汗局势
塔利班
中国外交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ozabc@mail.com。
相关新闻
中国谨慎应对阿富汗局势:如何与塔利班打交道?(组图)
阿富汗局势:塔利班回归对国际秩序有何影响(图)
阿富汗局势:试图与塔利班合作的女权人士(图)
阿富汗局势:塔利班大赦现政府官员,脸书关闭塔利班账户(组图)
阿富汗局势:塔利班重新掌控后的经济前景和中国可能的考量(组图)
阿富汗局势:塔利班重掌政权,中美相互批评(组图)
阿富汗局势:国际间对塔利班重新掌控喀布尔的各方表态(组图)
阿富汗局势:即将重掌控制权的塔利班是谁?(图)
阿富汗局势:即将重掌控制权的塔利班是谁?(组图)
阿富汗局势:塔利班占领总统府,喀布尔陷落(组图)
阿富汗局势:加尼总统逃离喀布尔 塔利班处于接管边缘(组图)
阿富汗局势:塔利班的攻势为何势如破竹(图)
上一篇:
后阿富汗战争时代,美国的大战略重心在哪里?(图)
下一篇:
现在都流行人咬狗了?男子犯罪后拒捕,还咬伤了协助警方的警犬...(组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墨尔本装修服务 专业贴瓷砖 砌砖
Clayton South 招租 4房3卫, 地
中国海运大宗货物到澳洲,加拿大
新西兰的定居后从淘宝买沙发海运
今天才发现实木电视柜必须从佛山
强烈推荐:采购大批量奶茶原料从
海运食品原材料等货物到澳洲,您
餐桌桌椅海运澳洲,双清关到门一
澳大利亚海运双清关到门的靠谱国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电子邮件
wozabc@hotmail.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