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澳洲ABC

搜索
楼主: 雪铁龙

[本硕申请] 求助 计算机专业想转金融

[复制链接]

120

主题

995

帖子

2120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2120
发表于 2011-10-6 11: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然悉尼大学的金数研究生也是垃圾,我想表达的意思是,LSEIC金数研究生比垃圾更垃圾。




上一篇:申请昆士兰大学的问题
下一篇:手把手教你申请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本科奖学金

120

主题

995

帖子

2120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2120
发表于 2011-10-6 11: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史上最扯
JB蛋的诺贝尔奖,
就是颁发给金数的那两位骗子

[col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995

帖子

2120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2120
发表于 2011-10-6 11: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史上最扯
JB蛋的诺贝尔奖,
就是颁发给金数的那两位骗子

[col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995

帖子

2120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2120
发表于 2011-10-6 11: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呢,

我在


[color=]问个YY问题:IC与LSE的金融数学哪个更好


里面跟那个LZ说的,


"
IC和LSE的金融数学


比起悉尼大学的金融数学来都是垃圾.


"


是非常有根据的,


在英国那一边


在IC和LSE一年就走一批,
教授根本连你的名字都不知道就把你送走,
这对你的Career有什么帮助呢?
而这种批量生产的垃圾科目的垃圾文凭,
又有什么价值呢?


在澳洲那一边


首先
那个教授首先业界人脉很好,
e.g. 哥伦比亚和NYU都用他的教科书
而且
只带两个人,
其中一人是2004年IMO金牌得主
另外一人现在已经submitted三个papers,
其中一个已经收录在Springer的书中.


这些人出来的竞争力是IC和LSE那些CW可以比的吗?
悉尼大学那些光是IMO金牌+Paper就可以把你们秒掉了,
更不用说再加上那位教授的亲笔推荐信了.


关于悉尼大学与业界联系,
其实也不容小看,
好像悉尼大学那位教授的老友记,
Marek Musiela
is Global Head of BNP Paribas(欧洲最大银行)Fixed Income Research and Strategy
还有业界的No.1期刊
Mathematical Finance
的Editor,
就是以前悉尼大学的教授,
而和他一起发明Variance Gamma的教授,
现在仍然在悉尼大学任教.
更不要说澳洲本土银行了,
悉尼大学金数那些人出来,
年薪百万应该还是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698

帖子

1487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1487
发表于 2011-10-6 12: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 雪铁龙有点亢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995

帖子

2120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2120
发表于 2011-10-6 12: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l39 于 2011-10-6 12:08 发表
感觉 雪铁龙有点亢奋

这些都是ZT,不是我今天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995

帖子

2120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2120
发表于 2011-10-6 12: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工程最早是由一部分数学和物理的博士找不着工作,稀里糊涂跑到了华尔街,然后用看起来神奇的图片博得了老板的欢心,而且图片和看似神奇的模型可以很好的对销售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毕竟搞投资看起来专业些好。于是华尔街有了数量分析师这样的职位,后来看销售业绩还不错,因为基于所谓高级模型的东西更能让人有对专业的信任感,当时到处是NASA专家的数量系统广告,人力资源部门就开始界定符合要求的人员。因为人力资源水平有限,毕竟不是数量专家,于是就定义为理工科,数学,物理学的博士的职位要求(博士后什么的优秀论调是国内的傻冒们开发出的,中国特色)。而自然学科的待遇水平哪里会比金融来的好些,尤其在多数人的范围内的时候,大部分人当不了顶尖物理学家、数学家,国外也不少混饭吃的,正好华尔街有需求,而且市场营销已经对数量类博士做了宣传,所以大部分人就进入了这个行当。但是,显然单纯的数量专家的要求太高了,于是数量方面实际没有多强的就需要一个定位,而学校也看到了商机,于是出来了一个金融工程,而实际上大部分所谓的金融工程的,根本就不清楚比如说定价到底是干什么的。不过市场部门清楚。所以就开始有了所谓的金融工程的火爆。之后一些机构发现不是博士什么的,也能干活,于是除了几个撑门面的外,也开始找其他的来干活。于是,因为本身这类人群自身体系的天生欠缺,他们用完全的自然学科的东西研究社会学科,也就使后来的定价模型结果和大部分风险管理模型存在不可避免的系统风险。这也是这次危机的原因之一,而可怜的是,事后效应依旧影响着一些社会团体,尤其是以这方面盈利的团体更是继续鼓吹,信息的不对称和传导的失真就让另一部分人开始对金融工程深信不疑,这部分受众的支持起了强化作用。结果就是你现在看到的。
国人目光向来短视,所以往往走两个极端,盲目崇拜和盲目否定,而且在预测失败后依旧保留强烈期望,对金融工程也是这么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1

帖子

7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8
发表于 2011-10-6 18: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为什么不想在计算机行业继续工作了呢?
我和楼主正好相反。。
去澳洲读硕士,从金融转到计算机的。。 纯是因为兴趣而已。。
不过以我自己的看法,想去学经济金融这方面的,不如先去入行做几年
然后再去读,我觉得效果会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9

帖子

5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5
发表于 2011-10-7 07: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样一样 我其实也是兴趣问题 我是做一段时间IT觉得兴趣不太大 就想变一变
也想入行先做几年 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因为对金融实在个门外汉 所以才会想边工作边学一点相关知识再去
谢谢你的建议 :Hah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1

帖子

7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8
发表于 2011-10-7 16: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   不客气~
我转专业也是犹豫了好久 对经济这块也是比较感冒
但是可能计算机的兴趣更大点吧
不过,总而言之~  祝你好运!!: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