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159159 于 2012-11-11 20:41 编辑
租房的那些事儿----我想有个家
两年前儿子来墨村上学,我也陪着一起来。买的房子要两个月后才能入住,所以要先租房了。房东是华人,要求是不能单独开火做饭,跟大家一起吃,房东做啥就吃啥。她只有一间空房了,两张小单人床一张小写字桌一个衣柜,这间小房间成了我跟儿子暂时的栖息所。
房子是house,据说有40年历史了。占地大,但住房面积小。前后院的草地很开阔,但后院除了草还是草,没有果树也没有花。跟房东熟了之后问过她,为什么不种点花啊,看别人家的后院打理得多美。她说没有时间,更重要的一点是,种花种草是要花很多银子的。这么大的后院,要买回多少花草才能美化好,干脆不种了。听了她的解释,不由得心里感到可惜,我们来到澳洲生活,可以打理私家花园便是其中的诱惑之一,至少我本人是这样。可她却放弃了。每次在厨房观望后院,除了晒衣架,就是空旷的草地,心里也空落落的。
房东是一家三口,有个女儿在读高中,男房东在某工厂上班,每天清晨5点就要出门了,下午三点回家倒头就睡。女房东专职做homestay,家里还住着一高中女生。
刚住进她家的第一天,她叫我们休息,洗澡,现在回想起来,只有第一天的洗澡,是最轻松最没有负担的。接下来的日子,她建议我和儿子跟她一起去游泳。其实她不会游泳,只是在水里泡着。那时是7月份,我实在没有冬天游泳的习惯,就拒绝了。后来她直接说,办张游泳卡很合算,每天可以去泡SPA,游泳,冲凉,最关键的是,不用在家里洗澡了,可以节约水。听到最后点睛之笔,我才反应过来。自此以后,我在她家里洗澡就觉得背负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住了两个月,洗澡的次数加起来没超过5次,几乎每天往游泳馆跑,在那里解决一条龙的问题。记得那年冬天雨水特别多,晚上总是下雨,有时还下冰雹,凄风冷雨中,跟着他们两夫妻在寂寥的街上奔波,就为去游泳馆“享受”。我和儿子都办了会员卡,儿子很不愿意每天晚上去游泳馆泡着,于是反抗了,坚持在家里洗澡。他说,我洗个澡能用多少水啊?
房东有一帮朋友圈,全是她老乡。在这帮妇女当中,她的英语算是最好的,可她来了10年,据说也学了10年,全是政府的免费课程。她的英语好到什么程度呢?好象也就是简单的聊天对话而已。针对Princes Hwy还跟我争论半天,一定叫公主路。那帮妇女喜欢打麻将,一块钱的。有时候缺人,就把我叫上。有时候会打一通宵。我实在对麻将没有兴趣,一块钱的麻将打起来更没有兴趣。可是她们不收手,兴致高昂。房间不隔音,可怜两孩子了,关在房间里一整晚,睡又睡不着,出来又没地方去。
有时候她跟我聊起生活上的事,房贷背着,生活并不宽裕。很想搞点小生意,如奶吧之类,可男房东不愿意,为此,她颇有怨言,怪这个男人不争气。男房东平时话语不多,似乎家里由女人说了算的。可这件事上,他十分坚持,不愿意那么辛苦,认为拿一份工资安安稳稳就可以了,搞个奶吧一天到晚要盯着,太累。没有家人的支持,她也只好作罢,每天过着买菜做饭的主妇生活,但总是心有不甘。
一到周末,我跟儿子就会出去晃荡。没买车的时候,坐火车和公交,有时候漫无目的,有时候就去图书馆泡一天。另一个女孩出去打工。周末我们外出也成了大家的共识,就好象双休一样,他们一家三口也该有自已的小天地了。有时候回去得早,正赶上他们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吃饭,我们象突然闯入的外来者,很不协调。天气好的时候,觉得随处都是美景,心情也会不错,遇上刮风下雨,看看周围一片冷清,心里不由得感叹,如果我们有个自已的家多好,此刻围坐在温暖的壁炉前看书,听音乐,而不用在冷风冷雨里到处游荡……
终于到了快交房的时候。买了车,可以到处看家私了。那时才知道在澳洲买东西很多都要靠自已动手安装的。这对我来说是个难题,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很差,图纸都不容易看懂。男房东主动提出来,如果我们买了家私需要帮忙安装的,他可以找时间去我家帮忙。女房东一听,心有不悦,她说,以前我们家的柜子,我女儿都会安装,很简单的,你儿子搞得定的。好吧,我跟儿子慢慢装,不用他们帮忙了。
那时刚来墨村,没有一个熟人和朋友,房东一家就算是我的熟人和朋友了。既然女房东不高兴,那我们就靠自已吧。记得刚搬进新家,周围的邻居一个不认识,那天正对着图纸琢磨如何安装除草机,邻居德国老太太看见了,连忙叫来自已的丈夫,让他帮我装好,还问要不要帮我除草?
住进了自已的新家,慢慢开始了真正的墨村生活。为了表达对房东一家的感谢,我买了一个咖啡机送给女房东,因为她喜欢喝咖啡,每次都喝速溶的,看见咖啡机徘徊很久一直舍不得买。自此以后,我再没有去过她家了,也没有主动联系过她。有几次她打来电话,一开口就是“想死你了”,这只是她的口头禅,却让我觉得很突兀。
|
上一篇:从家庭收入升幅寻找潜力区下一篇:请问有没有消毒房间的东西?喷剂之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