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澳洲ABC

搜索
楼主: 海边小妹

[育儿经验] 让我们一起学会尊重孩子!——由女儿初次和爷爷奶奶相处所想到的:中外育儿思维的大不同!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90

帖子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0
发表于 2014-7-24 17: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学习。。
老一辈的确会有这样的问题。。我婆婆最喜欢就是说妈妈不要你了,你跟奶奶走之类的话。。当初小茉还小,听不懂,现在小茉大了,下次再来,一定要防微杜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02

帖子

7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26
发表于 2014-7-24 18: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边小妹 于 2012-8-14 13:11 发表
多谢提醒!
但我想海边小妹的独特之处,恐怕就是海边小妹。
傻人爱冒傻气,就象当年写长文勇碰婆媳关系一样,实在是有话直说型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职场上,虽然能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却难攀得高枝的原因吧。不懂得婉转,不懂得自我保护,是人的秉性。要改也难。
好在论坛是网上相见,受伤了大可把网一下,电脑一关,了事。

我个人对此没问题,吵吵更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2477

帖子

5293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5293
发表于 2014-7-24 19: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不是尊重不尊重的问题。还是方式方法的问题,case by case吧。针对不同性格的小盆友区别对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02

帖子

7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26
发表于 2014-7-24 20: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rmimi 于 2012-8-14 13:15 发表
来学习学习。。
老一辈的确会有这样的问题。。我婆婆最喜欢就是说妈妈不要你了,你跟奶奶走之类的话。。当初小茉还小,听不懂,现在小茉大了,下次再来,一定要防微杜渐了。。

大孩子心里明白着呢,这是大人开玩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7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6
发表于 2014-7-24 20: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很不认同我父母一辈教育孩子的方法,但有时候没办法,需要老人在这边帮忙带小孩,他们怎么管,不好苛求,免得他们不开心...只有私下跟孩子多谈心,多关心孩子的想法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1316

帖子

2935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2935
发表于 2014-7-24 21: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来,不由得想起我的一段回忆,与大家共享。
那是在国内的时候,我在漫漫求孕路上,因为妇科慢性炎症,要连续一周在家对面的小门诊里打吊针,抗生素。也就是某天打针的时候,看到这一幕,让我永远难忘的一幕。
那是一对父母带着女儿,四五岁大的样子。孩子感冒发烧,父母带她在门诊看病,医生给开了吊针,不知是抗生素还是退烧药。父母说话有点农村口音。
整个打针过程,对旁边的我,简直是一种折磨。
孩子因为发烧,可能有点脱水,血管很细很扁,不好找。加上孩子害怕,大哭,激烈的挣扎。护士怎么也入不了针。连试了不下十下,还是打不进去。整个时间拖了能有半小时左右。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一个发着高烧的孩子,一个病弱的孩子,拼着小命的哭嚎,挣扎。那种声嘶力竭的哭喊声,象针一样扎在我心里。而父母呢,就跟着护士一起,用武力在强压孩子挣扎的小身体,不让她动。这更加剧了孩子的恐惧。
我几乎想冲过去制止他们这样“摧残”孩子。是的,我用了摧残这个字眼。因为,在我看来,在孩子的眼里,他们就是在摧残。虽然他们的目的是想给孩子治病。
我的理由是:
1,孩子已经四五岁了,完全能明白道理。为什么不提前跟她讲好道理,告诉她:“因为宝宝生病了,要打针才能好,打了针很快病就好了,打针的时候有一点疼,一下子就过去了,不要害怕。”我相信,父母一定没这样对孩子解释过,因为孩子那种拼了命的架式,那种弥漫了整个房间的恐惧。。。。。。孩子进来就诊的全程,我就在旁边看着,我没有听到父母哪怕跟孩子解释一句。父母有责任让孩子明白,将要对她的身体做些什么,把真实情况告诉她,不至于让她以为自己就要死了。
2,我相信,一个感冒发烧的孩子,我宁可让她多喝水,安静的睡上一小觉,好好休息,也比这样在恐惧中嚎叫挣扎半小时要强得多!我想冲过去告诉他们:放手吧,就让孩子安静的休息,也比这样受折磨要强得多!这样只会让病更严重!
3,我知道她的父母对健康知识知道不多,不然就不会如此过度相信门诊。换了是我,感冒发烧,如果受凉引起,一先保暖多喝水,二喝姜汤或姜粥,三按摩小儿退热的经络,四用物理降温法帮助退热。就这么简单,用得着让孩子受如此的精神折磨吗?
这件事对我印象如此深刻,是因为,我当时很不明白,为什么,我,一个陌生的旁观者,都快为这个可怜的孩子心疼的流泪了,甚至生她父母的气。为什么,作为孩子的亲生父母,能做到如此狠心。给孩子治病没错,但治病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好才是最终目的。我就不相信,这一针不扎下去,孩子就好不了?哪怕你想到换家医院,换个技术稍好的护士都是个做父母心疼孩子的起码表现。
我明白我又在多管闲事了,所以当时我克制了自己。我知道她的父母没错,只是一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医院里到处都是。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动物一样,强按在窗口抽血,打针。。。。。。这种对孩子精神和内心世界的忽略,我认为挺可怕的。
当然,孩子不会记仇,他们也会长大,这些小东西或许造不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但,我只希望他们长大以后,懂得用更完美的方式去爱他们的孩子。
忘了说了,事情的最后,是女孩在长时间的挣扎后,终于体力不支,昏睡过去,护士在连自己都不信心的最后尝试下,终于入了针。孩子一边吊针一边睡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1316

帖子

2935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2935
发表于 2014-7-24 22: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rmimi 于 2012-8-14 13:15 发表
来学习学习。。
老一辈的确会有这样的问题。。我婆婆最喜欢就是说妈妈不要你了,你跟奶奶走之类的话。。当初小茉还小,听不懂,现在小茉大了,下次再来,一定要防微杜渐了。。

你说的事,让我想起松子小时候的一件事。
松子不到一岁的时候,朋友到家玩,是很年轻的刚毕业的学生,所以自己肯定没有育儿经验,说话不注意也正常。朋友逗松子说:“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跟叔叔回家吧。”当时我没在场,是朋友的女朋友告诉我的。当时朋友的女朋友听了,就立即责备了朋友,说他不能这样说。松子当时的表现是:眼泪立即就下来了,但没哭,是那种默默的流泪。看了让人特别伤心的那种感觉。
所以说,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不懂,不要觉得逗孩子是件好玩的事。让孩子害怕或上当,对大人来说,真的那么有趣吗?人的快乐难道要建立在别人的不舒服上吗?可能有点扩大化了,但我就是替孩子叫叫屈,见谅哈。大人不计小人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1316

帖子

2935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2935
发表于 2014-7-24 23: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明月S 于 2012-8-14 13:32 发表
也是很不认同我父母一辈教育孩子的方法,但有时候没办法,需要老人在这边帮忙带小孩,他们怎么管,不好苛求,免得他们不开心...只有私下跟孩子多谈心,多关心孩子的想法状态

对大孩子,就是已经很明白什么是玩笑的那种大孩子,倒好说。我这里发的是幼儿养育版,讲的是四岁多的松子。
面对有这样不妥的老一代人,我觉得许多时候,肯定不是他们故意的,更不是他们不爱孩子,只是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这时候,我们有责任提醒告诉他们。当然讲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找一个老人能很好接受的方式,语气。我相信,为了孩子好,老人们会理解的。
我们做妈妈的,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是孩子第一道保护线,不能因为怕得罪老人,就任由孩子受伤害。不是说要跟老人对立,是说要自己寻找两全其美的办法,自己多动脑子,克服这些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50

帖子

378

积分

初入江湖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发表于 2014-7-25 00: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训是棍棒出孝子,按照澳洲的教育方法来,长大就是香蕉人,没有孝敬父母的观念,形同陌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1316

帖子

2935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2935
发表于 2014-7-25 01: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nzhiyan 于 2012-8-14 13:18 发表
我觉得这不是尊重不尊重的问题。还是方式方法的问题,case by case吧。针对不同性格的小盆友区别对待吧

的确,因为松子是比别的小朋友更内向,更敏感,更细腻的孩子,所以遇到这样的问题,反应会比别人大,可能这种事情在别的家成天发生,孩子也没见有什么影响或反应。确实是case by case。
世上确实没有完全一样的孩子,也就不会有完全一样的问题。觉得没用的,就当看个热闹吧,呵。出发点只有一个:为了宝宝们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