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澳洲ABC

搜索
查看: 1350|回复: 0

媒体析清理名目繁多“附加费”:关键靠制度清理

[复制链接]

1277

主题

1277

帖子

3999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3999
发表于 2014-11-25 13: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些天,水电油价中含270亿元“附加费”曾引起强烈质疑。最近记者又统计出,目前全国性广泛收取的各类民生资源“附加费”不下20种,渗透到了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很多收费项目消费者都并不知情,相关费用管理也是一笔糊涂账。比如,很多观众可能都想不到,买一张50元的电影票其中都包括2.5元“附加费”。(《新京报》11月24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附加费”不仅藏在水电汽油中,连买车看电影出国游,都得缴纳各种“附加费”。可以说,现在“附加费”已经泛滥成灾,而且极不透明。对此,财政部也作出承诺,接下来我国将清理规范民生资源“附加费”在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对于未列入财政部目录清单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居民有权拒绝缴纳。
  作出承诺容易,要兑现承诺还得看有效行动。很显然,要清除那些不合理的“附加费”,肯定得经历复杂艰难的博弈。毕竟,很多“附加费”是由政府性基金“派生”出的,是由事业单位设定的,是一些垄断企业绑定的。要让政府、事业单位以及垄断企业不与民争利,收回盘剥掠夺之手,不仅要有勇气决心,更应该找准相关路径。
  最根本的路径,还是改革。这是因为,很多民生资源中的“附加费”,都是旧体制的寄生品。清理“附加费”关键还要靠制度清理。改革就是划清权力与市场边界的必然选择,就是驱动行业走向自由竞争的重要力量。只有通过相关制度改革,让政府单位和垄断企业的收取“附加费”师出无名,失去制度的正当性,相关清理行为才能有理有据,民众维权也才能理直气壮。比如,按照此前税费改革的思路,划分清楚附加费各类项目的属性,取缔不合理收费项目,通过费改税和价格改革,才能对很多“附加费”问题进行综合解决。
  除了通过改革来划清权力边界,进行制度清理,要让“附加费”无处容身,还需要政府依法行政。在制度法规对“附加费”说“不”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依仗强大的权力,就是不愿收手,毫无忌惮地进行继续盘剥。以电价为例,“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由“三峡水利建设基金”转化而来,名为临时性工程投入,“过时”仍收取。类似这种早就“过时”的“附加费”却继续收取的现象还有不少。这都说明,“附加费”的收取者根本没有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法治轨道下。从这个意义讲,清理“附加费”,应该成为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着眼点。
  清理“附加费”,还应该与反腐败对接,来彻查附加费背后的权力自肥,及时挽回公共利益的损失。本来,国家层面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就应该是一本透明账。很多“附加费”属于越权设立,是“部门利益最大化”的产物。只有不让这些收费变成部门“小金库”,流入私人腰包,才能将清理转化为民生利益,返还到民众手中。这就要求清理“附加费”不应该停留在项目、名目上,必须审查这些巨额资金流向了哪里,有多少变成了权力的“私房钱”。也只有通过与反腐败相对接,才能使清理“附加费”真正还原公平与正义。
  中国民众苦于水电等附加费久矣,现在民众对清理民生资源“附加费”的期待极大。相关承诺既已作出,接下来,就应该找准路径,坚决执行。这样,民众期待才不会落空。单士兵




上一篇:文章谈中国经济发展新逻辑:“微刺激”要适时适度
下一篇:求是: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