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6-1 07: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加精了,荣幸阿!
自从上次回去被我家那口子嘲笑信誓旦旦却连举手的机会都没有后,我就一直琢磨今后的策略。不知怎地,我得出结论,首次置业市场太火爆,决定跳出5,60万的区间,把预算提高到7,80万(这在当时短时期内是有效的,感觉竞争要小一些,不过这个价格区域也很快被trade up buyer挤爆了),而且把搜索范围扩大到大江南北。
我们当时对房子的要求是:地大,房子要full brick(最好19世纪末到二战前建造的,就是喜欢colonial, victorian, federation这些style), 交通要方便(最好有火车),区要好,最好有好学校,附近最好有华人区, 后院最好朝东北.现在想想,这个价位这些都要,自己都觉得过分! 我们很早知道东边是没货的, inner west第一条就不符合, 西边和西南说句实话心里有莫名的恐惧(对不起住在那里的同学们,这可能只是个人在不了解实情下武断地想法). 不知道为什么,从来没想去买epping或是山区(虽然这两个地方之前都去过, 是没有缘分). 这样除了自己居住的南部,就只剩下”北伐了”.
North Shore(可能分得不准确)觉得大致分为Lower North(买不起), Northern Beaches (就是manly一带再往上)和Upper North.
有几个周末盯着Northern Beaches看房(不是直接coast suburb,而是靠内陆一点,不过地势很高), 那里不错,当时70几万可以买到6,700平米的破房子, 可是有加层的potential可以看到ocean view(那真叫心旷神怡啊). 可是有一点让我对那里彻底绝望了. 那条Military Rd, 虽让没有天天去,可是每次去每次堵, 天气约好车越堵(可能住北边的人都往beach跑),周末也堵!有一次车里没油了, 被堵在n辆车流当中, 看不见加油站, 心里那个急啊. 再加上对那里不熟悉, 觉得华人购物不方便(hurstville买东东惯了), 就放弃了.
接下来我们就专攻Upp North了(水生请注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