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澳洲ABC

搜索
楼主: daisystar88.

[其他] 谈谈在澳的“学术”“工作”和“社交”- (布里斯班 V 墨尔本 V 悉尼 姊妹篇)

[复制链接]

0

主题

11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发表于 2014-6-19 03: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真实,好文章要看看慢慢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3

帖子

170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170
发表于 2014-6-19 04: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又一篇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

帖子

7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0
发表于 2014-6-19 04: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板凳继续等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

帖子

105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105
发表于 2014-6-19 05: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

帖子

9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
发表于 2014-6-19 05: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做”还是“不做”,差别很大,不付诸行动,只是“知道”,永远不会有进步。
认真学习并实践LZ的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9

帖子

165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发表于 2014-6-19 07: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另外两篇合并在一起了,因为写不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9

帖子

165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发表于 2014-6-19 08: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与社交篇:
这个有些难写,因为我自己的工作性质非常特殊,估计很难和论坛里大部分人引起共鸣。而且大家本来就工作背景千差万别,工作上的追求也都不一样。所以我也只是如实描述一下我个人的感受和经验,至于适不适用于你自己的情形,那需要你做出个人判断。
我工作时间不算长,到现在累计也只有1.5 - 2年full-time,加上一年的part-time。不过短短的时间也算是横跨学术界、政界、商界。我没有在国内工作过,但听自己父母讲起过国内工作的经历,所以下面有时会做一些比较(不一定客观)。
大部分人应该会发现澳洲工作的总体氛围是轻松愉快的,虽然work-load不一定会少,但你肯定可以保证自己不会干得像个奴隶。我在这里想重点讲的,是如何利用好这种轻松愉快的工作文化,而不只是趁机懒散碌碌无为。
首先想想为什么会有这种轻松愉快的工作文化?因为澳洲人的个性是laid-back, casual的,不喜竞争,拒绝被施压。这种民族文化特色造就了这样的工作文化,保证他们在一个舒服的环境下function well。而我们国内过来的,可能反倒不喜欢这种工作文化,因为我们是从小就被习惯被管制,习惯竞争,高度career-driven的,所以在这样的异国环境下,很容易要么就无聊,要么就颓废。我想这可能也就是很多人在澳洲没有成就感的根源。
但是从另一角度看,我们其实正可以利用这种工作文化,来发挥原本在国内被压制被扭曲的天性 - 比如说,initiative & creativity,这两种品质,只有在身心绝对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来。国内那种环境,我很难想象会有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9

帖子

165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发表于 2014-6-19 09: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人还在很junior的阶段,就已经深深感受到individualism文化的不同。比如说我第一年政府实习,照例说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但我参加什么projects,怎么组织好相应的work flow,全都由我自己决定,由我自己去和project managers谈。然后和以往的实习生不同,我早早地就要求做presentations,他们也破例让我很早开始了,并且往后实习生也都是像我这么早就开始了。后来有一次internal feedback,我提出要把小型图书馆翻新,他们就让我亲自去做了这件事。我觉得如果我在国内实习的话,很难想象能有这个发挥空间,国内好像比较强调要低调听话什么的 - 我在国内的时候也是低调听话的,但来澳洲后就胆子大了想法多了,我觉得这是个很自然的过程,因为这里比较开明吗!
然而生活是复杂的,换了一个新环境后,它往往要让你饱尝艰辛。我后来去了会计事务所,在probation阶段就碰到了很大的cultural clash,不过所幸的,这个cultural clash和我的本职工作advisor无关,而是和auditor这个偶尔为之的角色有关,所以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在这里我就不详细赘述,但我只想指出一点:当你觉得在一个工作环境里,或者一个职业中处处受到压抑,感觉天性无法发挥,那么这就好像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一样,如果可能的话,尽早换工作。不要认为被压抑是理所当然,这是一个dangerous sign。
前面讲了initiative & creativity,不过并不是说你有了这两个品质就万事大吉。工作,本质上是一个带着脚镣跳舞的过程。你还要学习的,就是如何fit into an Australian workplace。这个需要你非常敏感地去体会自己和同事的互动,以及工作场所的总体氛围,用一颗平静的心去体会和观察,同时记住不要judgmental,你要让自己的心像孩子一样敞开,并且不要过分注意自己的形象。其实没人在乎你是个怎样的人,你所要做的就是愉快地和大家一起合作,做你想做的事,纯粹享受工作的乐趣。这一点说说容易,做起来有点难度,因为首先你得是个非常独立自信的人,才能用开放的心态去和别人交往。这需要你自己慢慢体会。下面简要说说我自己的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9

帖子

165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发表于 2014-6-19 09: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1. 如何与同事相处:在澳洲进入一个新的工作场所,不要先急着去和别人搞关系。我有时会看到一些帖子谈论说我好心给澳洲同事吃零食,结果被扔掉;或者我经常热心地帮助澳洲同事,结果被忽略。。。每次看到这样的帖子,我都是既心疼又无奈。因为显然都是没有对文化差异做好足够的准备,导致自己找苦头吃。。。我要告诉你一个比较冷血的事实:一上来就对那些local太好,他们会认为你很creepy,事实上我们中国人很多自以为古道热肠的行为,在他们看来都很creepy,这就是individualism和collectivism的区别。。。以客观的心态看待这些文化差异,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心理损失。
在澳洲这种工作环境下,一个最好的体现你人性化的一面的途径:就是闲聊,那种毫无营养的东拉西扯就可以,你自己身上发生的有趣事情,甚至你七大姑八大婶的八卦,都是很好的话题。闲聊的气氛应该是轻松愉快而又幽默的,就好像和自家熟人说话一样,当然注意我们的幽默感和local的幽默感不同,你尽量迎合他们的西式幽默,把你更有趣的中式幽默留给同胞。尽量少谈或不谈时政新闻(一般只有澳洲老头子会感兴趣),少谈或不谈weightier topics(比如说读什么书)。可以谈人生感悟或者智慧,不过他们不像我们那样喜欢大段大段地谈(注意这又是一个招人反感的习惯,也即lecturing others),一句简单精悍的witty comment就足够。可以谈倒霉的事,人家一般都会表示empathy,但请注意不要dwell on it。如果你没有话讲,那就请他们讲,他们讲的时候,你可以在脑中构建相应的画面,这样可以让你比较容易地产生共鸣,问一些有趣的问题。
至于如何闲聊,网上资源到处都是,什么Kyle & Jacie'O Show,稍微学习揣摩一下即可。最主要是揣摩如何进行轻松自然的谈话,因为我们这方面很欠缺。中国式的谈话,有意无意的客套成分太多,建议全扔掉 - 全是废话。
至于何时何地与何人闲聊,这是personal style。像我,就不喜欢特意跑到一个人面前去闲聊,因为我总觉得人家看上去很忙。我基本是在茶水间闲聊(而且也都是和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我也不鸟),或者旁边同事吭一声我回应一声,或者我也偶尔吭一声。我因为平时比较集中注意力工作,所以话不多,但是我不怕闲聊,任何人来找我,我都能捣捣糨糊。
至于为什么要闲聊?因为有助于你为自己建立一个友好轻松的工作环境,归根到底是为你服务。人都有社交需要,local的想法是 - 即使说说无聊的话,也比不出声好,他们觉得安静的地方很creepy。我说实话,没有那么多说话的需求,但最近发现,其实我也慢慢喜欢上这种能随时随地聊天的环境,因为这种社交不是客套,不累的,相反无聊的时候还可以提供点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江湖老手

Rank: 6Rank: 6

积分
11267
发表于 2015-12-19 02: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