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8-25 13: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中国的宝塔,按照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女婿李约瑟教授考证,杭州的六合塔曾经充当过灯塔的角色,是引导钱塘江里面船只的航标。按照六合塔的位置和高度在白天用来导航没有任何疑义,不过灯塔一说殊为可疑:六合塔的前任就是被火焚毁的,在原址上重建的六合塔虽然采用砖石结构(现代六合塔外边的木壳子是在光绪年间加上去的),对火烛不可能没有一种本能的恐惧。要实现有效的夜间导航单靠“点灯”是不行的,必须要"放火“,17世纪北欧人对导航火光的要求是火焰的高度必须达到2码(1.8米)以上,这样的篝火必须在开放空间内才能燃放,不是六合塔这样的结构能够胜任的。在灯塔发展的古典时期(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灯塔普遍采用石砌结构,体态匀称优美(近似双曲线回转体),外表涂敷耀眼的白色涂料,配合绿色或者红色的屋顶,在蓝天的映衬之下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不过那个时代很多灯塔都座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审美并非设计灯塔的首要考虑,功能才是第一位的。这种设计思想一直延续到现代,进入20世纪后随着钢铁技术以及防腐涂料技术的进步,很多现代灯塔都采用简单的钢架结构,很难再跟美或者不美挂上钩了。铁制或者钢制的灯塔结构始于19世纪后半叶,有些情况下是完全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比如前面说到的McCrae灯塔,先在英国整体建造,然后拆卸后直接装船运到墨尔本,很方便的就可以在现场组装起来,大大降低建造成本。有些情况下是因为技术条件限制,比如位于南澳大利亚的Cape Jaffa灯塔。Cape Jaffa灯塔建于1872年,跟前面说到的灯塔不同,这座灯塔是建立在水下的礁石之上,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苏格兰的北海沿岸有一座贝尔灯塔,也是座落在水下的礁石之上,19世纪初期为了修建这座灯塔英国人雇佣了天资聪颖的苏格兰工程师罗伯特.史蒂文森,搭上了许多建筑工人的性命,这座灯塔后来入选BBC的工业革命7大技术奇迹之一。1870年代澳大利亚没有这样顶尖的工程师,更没有那么多愿意为了这点活计送上性命的工人,不过在不列颠祖国母亲的支持下,他们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把常见的石砌结构改成铁制桁架结构,纤细坚韧的锻造铁梁显然比硕大的石质塔身更能耐受海浪的冲击。跟McCrae灯塔一样,Cape Jaffa灯塔也是在英国整体建造,然后分解运往澳大利亚,不过安装工作远比预想的困难。Cape Jaffa海域风高浪急,气候恶劣,工人们常常连续几天无法出工作业,完 |
|